永昌陵挽词
丹青史笔敢虚张,功德巍然轶汉唐。
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丹青史册中,英雄的事迹如同历史的长河滚滚流淌,他们建立的伟大功绩超越了许多朝代。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繁荣,他们在朝堂上五次举行盛大的庆典;为了实现和平共处,他们在御楼上三次接纳归降的君王。
去完善
释义
1. 丹青:古代的一种绘画技法,这里可以理解为图画或记载。
2. 史笔:指史官的文笔或历史记录。
3. 敢:有“岂敢”的意思,表示谦逊的态度。
4. 虚张:指虚构夸大事实。
5. 功德:功绩和德行。
6. 巍然:崇高壮观的样子。
7. 轶:超过;胜过。
8. 汉唐:指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强盛朝代。
9. 奠玉:在古代祭礼中,将玉器放在祭坛上以示尊敬。
10. 五回:指五次。
11. 朝上帝:指朝见皇帝。
12. 御楼:指皇帝的宫殿楼阁。
13. 三度:指三次。
14. 纳降王:指接纳战败国的君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皇帝功德的诗歌。诗人李昉用“丹青史笔”来比喻皇帝的功绩,表达了对其的高度赞誉。同时,通过对比汉唐盛世,强调这位皇帝的伟大之处。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皇帝在位期间的辉煌事迹,如“奠玉五回朝上帝”,暗示其威严和尊贵,而“御楼三度纳降王”则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整首诗以豪放的气势和高远的境界展现了皇帝的伟岸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永昌陵挽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李昉所创作的一组悼亡诗。这首诗是他在为悼念唐太宗李世民而作。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组诗是在唐高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所作。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50岁。李昉作为唐朝的官员,对皇帝的逝世深感悲痛,因此创作了这组挽词以示哀悼。
其次,这个时期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李昉在唐初历任御史台监察御史、尚书左丞等职,他因为才学出众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然而就在这一时期,皇帝突然病逝,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也让李昉失去了靠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组挽词,以表达对皇帝的哀思之情。
最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得国家政治逐渐走向稳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然而,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开始显现。皇帝的逝世无疑加剧了这种局势的不稳定性,这也正是李昉在挽词中所表达的忧虑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