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岱宗无字碑
巨石来从十八盘,离宫复道满千山。
不因封禅穷民力,汉祖何缘便入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巨大的石头来自十八弯的山路,皇宫的通道布满了整座山。如果不因为封禅而耗尽民众的力量,汉高祖又怎会轻易进入关中地区呢?
去完善
释义
1. 岱宗:即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
2. 无字碑:位于山东泰山的玉皇顶上,相传为秦始皇所立,上无刻字,故称无字碑。
3. 十八盘:位于泰山盘道之半的景点。
4. 离宫复道:指皇帝出巡时沿途修建的行宫和相连的道路。
5. 汉祖:指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6. 入关:指秦朝灭亡,刘邦攻入关中,建立了西汉王朝。
去完善
赏析
《题岱宗无字碑》是唐代诗人李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无字碑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统治者的劝诫。
首句“巨石来从十八盘”描绘了泰山无字碑的巨大和险峻,象征着皇权的威严与神圣。接着,作者用“离宫复道满千山”来形容秦始皇营建的阿房宫、唐玄宗修筑的华清宫等豪华宫殿,暗示了历代皇帝为了满足个人享乐而劳民伤财的行径。
第三句“不因封禅穷民力”中,“封禅”指的是古代帝王为祈求国泰民安而举行的祭祀天地神明的仪式,然而这种仪式往往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最后一句“汉祖何缘便入关”则通过对汉高祖刘邦的批判,揭示了历朝皇帝们的虚伪面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泰山无字碑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滥用权力、剥削民众的丑恶嘴脸,并提醒人们要关注民生疾苦,珍惜百姓的劳动成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岱宗无字碑》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人李昉的一首描绘泰山景色和抒发人生感慨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1年,即后周显德八年,此时的李昉已是五十五岁,正值人生的中年期。李昉在这首诗中以登临泰山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类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在诗中,李昉描述了岱宗无字碑的宏伟壮观,以及他在登山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自然美景。然而,他也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生命短暂而时光流逝不可逆转的现实。
这个时期的李昉,正处于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国家分裂,民生疾苦。作为一名文人,他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但在现实中又无能为力。这种矛盾的心情使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了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题岱宗无字碑》这首诗反映了李昉在那个特殊时期的人生际遇和社会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感和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