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辄歌盛美寄秘阁侍郎

标题包含
辄歌盛美寄秘阁侍郎
满朝清望更谁如,才略文章尽有余。 避宠怕闻调鼎鼐,爱闲专喜掌图书。 歌诗唱和心偏乐,势利奔趋迹自疏。 恰与宗兄性相近,好来城外卜邻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朝廷里,还有谁能比我更清正呢?我的才能和学识都是非常丰富的.我回避权力,害怕听到调和鼎鼐的声音,我热爱闲暇,只想掌管一些书籍.我心爱的诗歌总是让我心情愉快,而那些追求权力和地位的人自然会离我而去.正好我的个性与我的兄弟相近,我们喜欢在城市的郊区成为邻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辄歌盛美:辄,立刻;歌,歌颂;盛美,盛大美好之事。 2. 寄秘阁侍郎:寄,寄托;秘阁,即秘书省,官署名,主管国家典籍;侍郎,古代官名。这里指李昉把这首诗送给他的朋友、时任秘阁侍郎的文人。 3. 满朝清望:满朝,整个朝廷;清望,清正的名声。 4. 才略文章:才略,才智谋略;文章,这里指文学创作。 5. 避宠怕闻:避宠,避开皇帝的宠爱;怕闻,害怕听到。 6. 调鼎鼐:比喻担任宰相治理国家。 7. 爱闲专喜:爱闲,喜欢清静;专喜,特别高兴。 8. 掌图书:掌管图书的工作。 9. 唱和心偏乐:唱和,相互应和;心偏乐,心里特别喜欢这种活动。 10. 势利奔趋:势利,权力和财富;奔趋,急切追求。 11. 迹自疏:痕迹自然而然地疏远。 12. 恰与宗兄:恰与,恰好与……相同;宗兄,堂兄弟。 13. 好来城外卜邻居:好来,好好地来;城外,城市之外;卜邻居,选择邻居。
去完善
赏析
《辄歌盛美寄秘阁侍郎》是一首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秘阁侍郎的赞誉和敬仰之情。整首诗用词精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首联“满朝清望更谁如,才略文章尽有余。”表达了对秘阁侍郎的高度赞扬,认为他在满朝文武中是最有清望的人,无论是才情还是谋略都远胜他人。这里“清望”一词,寓意着诗人在政治上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 颔联“避宠怕闻调鼎鼐,爱闲专喜掌图书。”表达了秘阁侍郎淡泊名利、热爱文学的情怀。他不愿趋炎附势,喜欢过宁静的生活,专心致志地整理图书。这里的“调鼎鼐”意指治理国家大事,而“掌图书”则代表从事文学事业。 颈联“歌诗唱和心偏乐,势利奔趋迹自疏。”进一步赞美了秘阁侍郎的高雅情操。他热爱诗歌创作,乐于与他人交流唱和,而对于权势名利则表现得超然物外。这里“唱和”一词,表示诗人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共鸣。 尾联“恰与宗兄性相近,好来城外卜邻居。”抒发了诗人与秘阁侍郎之间的深厚情谊。他们认为彼此性情相投,于是选择在城外成为邻居,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里“宗兄”是诗人对秘阁侍郎的亲切称呼,体现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总之,《辄歌盛美寄秘阁侍郎》这首诗歌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秘阁侍郎的形象,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才俊的由衷敬佩和深厚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辄歌盛美寄秘阁侍郎》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李昉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0年,正值北宋初期。当时,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始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李昉作为北宋的开国元勋,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参与了许多国家政务。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心中充满喜悦和自豪,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的诗篇。 在李昉所处的时代,北宋刚刚建立,国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为了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实施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如“杯酒释兵权”、设立枢密院等。此外,北宋还大力发展经济,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这一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文人地位得到了提高,文学创作也进入了新的高峰。李昉作为当时的文人领袖,他的诗歌作品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