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分水道中
溪流清浅路横斜,日暮牛羊自识家。
梅叶阴阴桃李尽,春光已到白桐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澈的小溪旁,小路曲折地延伸,夜幕降临,放牧的牛羊沿着熟悉的路回家。浓密的梅树下,桃花和李花已经凋谢,春天已然来到了白桐花盛开的时节。
去完善
释义
1. 崇安:古县名,位于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部。
2. 分水道:指崇安县境内的水道。
3. 溪流:河流的支流。
4. 清浅:清澈而水流较浅。
5. 横斜:指道路弯曲不定。
6. 日暮:傍晚时分。
7. 牛羊自识家:牛群和羊群自己认识回家的路。
8. 梅叶:指梅树的叶子。
9. 阴阴:阴暗的样子。
10. 李尽:李子树的花期已过。
11. 白桐花:一种白色的花朵,通常用于比喻春天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崇安分水道中》诗里,方士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清澈的小溪蜿蜒曲折,路上的牛群和羊群在日落时分自然返回家中。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末夏初时分的乡村景色和悠闲生活。
“溪流清浅路横斜”一句,描述了小溪清澈而水流缓慢的特点,以及道路的曲折走向。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乡村环境。“日暮牛羊自识家”则刻画了傍晚时分,牛群和羊群自行回家的情景,凸显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两句——“梅叶阴阴桃李尽,春光已到白桐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尾声。诗人以梅树的绿叶、凋谢的桃花和李花以及盛开的白桐花作为象征,表达了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思想。这句诗既有对美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崇安分水道中》是宋代诗人方士繇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风景以及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方士繇生活在北宋年间,当时正值国家繁荣昌盛的时期。然而,他也见证了朝廷内部的矛盾和纷争。方士繇一生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对友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文人墨客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然而,也有一部分文人士大夫选择远离世俗纷扰,过着隐居生活。方士繇就是这样一个隐逸之士,他热爱自然,喜欢与朋友分享山水之美。
在这首《崇安分水道中》中,方士繇描述了自己在崇安分水道上的所见所闻。他看到沿途的风景如画,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他也抒发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方士繇的人生哲学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