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示资寿慧一监寺

标题包含
示资寿慧一监寺
二由一有一莫守,面首面南看北斗。 勘破末山不露顶,玄机无著高叉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示资寿慧一监寺》是宋代诗人释普济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劝诫人们要有智慧和悟性,不要过于执着于表面的事物。以下是该诗的注释: 1. 二由一有:这里的“二”指的是两个事物或两个方面,而“一有”则是指一个事物的存在。整句话的意思是,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个问题或事物,而不是只从一个方面来看待。 2. 一莫守:这是劝诫人们不要过分执着于某个观点或想法,要开放思维,接受不同的看法。 3. 面首面南看北斗:这句诗句中的“面首”是指人的脸部,“面南看北斗”则是说面对南方观看北方的天文现象。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不能只从一个方向去审视。 4. 末山不露顶:末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这句诗句的意思是,末山的山顶被云雾遮挡,无法看到。这里用末山比喻人们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告诫人们要有智慧和悟性,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东西。 5. 玄机无著: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奥妙和道理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需要人们自己去体会和理解。 6. 高叉手:这是一句佛教用语,表示尊敬和敬仰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对智慧和真理的敬畏之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普济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以禅意入诗,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揭示了禅宗哲学中的“不二法门”。在诗中,诗人以自然界的现象、方位等元素为喻,传达了禅宗顿悟的观念。 首句“二由一有一莫守”,是对“不二法门”的阐述。在禅宗哲学中,“不二法门”意味着超越二元对立,达到一种超越世俗观念的境界。这里,诗人通过“一”与“二”的关系,表达了世间万物皆源于一,但又各自独立的思想。 第二句“面首面南看北斗”,用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禅者的姿态。面首,意为面部朝向,诗人以此表达禅者面对南方、仰望北斗的意境。这句诗象征着禅宗追求的精神境界——面朝内心,追求觉悟。 第三句“勘破末山不露顶”,则揭示了禅宗顿悟的观念。末山,即禅宗中的顿悟之门,其上隐含的玄机难以言明,需要禅者自己去领悟。诗人通过“不露顶”的形象,暗示了禅宗修行者在经历艰苦探索之后,最终实现顿悟的过程。 最后一句“玄机无著高叉手”,形象地描述了禅者顿悟时的喜悦。无著,意为无法言说,指禅者顿悟后的境界超越了世俗语言;高叉手,是一种表示恭敬的手势。在这句诗中,诗人传达了禅宗修行者在顿悟时刻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示资寿慧一监寺》,是宋代诗人释普济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的“资寿”指的是资寿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西塘桥村,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而“慧一监寺”则是资寿山的主持僧。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慧一监寺的勉励和期望。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普济正生活在宋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佛教在此时也达到了高峰。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学习佛法,并与寺院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释普济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都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生活中接触了许多有学问的人,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使得他能更好地将佛教思想融入诗歌中,用诗歌的形式传播佛法。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