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泉庵
当年正觉此韬藏,岩穴于今尚有光。
特特扪萝访遗迹,龙神何事报支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回想当年时光,那些隐藏在山洞中的智慧和光辉依然闪耀。特意顺着山藤寻找古迹,不知神龙为何会向支郎透露消息。
去完善
释义
1. 瑞泉庵: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浮山镇军埔村五峰山中的一座古刹,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2. 正觉:佛教术语,指佛陀及菩萨通过观行而获得的无上智慧。
3. 韬藏:隐匿;深藏不露。这里指瑞泉庵深藏山中。
4. 岩穴:这里指瑞泉庵所在的五峰山。
5. 特特:特地;特意。
6. 扪萝:攀援藤萝。这里形容攀登山路。
7. 龙神:此处指龙泉水,即瑞泉庵前的一口泉水。
8. 支郎:指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在晚年贬谪潮州刺史时曾游历瑞泉庵并题诗留念。
去完善
赏析
《瑞泉庵》是北宋诗人苏钦的一首描绘山水寺庙的诗歌。这首诗通过描述瑞泉庵的历史和现状,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古人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当年正觉此韬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年正觉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寺庙隐匿在山间的感慨。接下来的“岩穴于今尚有光”则形象地描绘了瑞泉庵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散发着光辉的景象。在“特特扪萝访遗迹”中,诗人表达了自己特地攀登山峦,探访古迹的心情,同时也表现出对古代遗风的敬仰之意。最后两句“龙神何事报支郎”则是诗人的发问,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独特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钦的《瑞泉庵》这首诗创作于元朝末年,大约在1350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元朝末年的动荡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战争频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苏钦在当时是一位有识之士,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在这首诗中,他以瑞泉庵为题,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瑞泉”象征美好,用“白云深处”隐喻乱世,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诗中,苏钦通过对瑞泉庵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以泉水、松竹、白云等自然景物为载体,展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人生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