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
高峰峭壁近江城,晓日浮舟荡漾明。
并峙幽岩云外邃,朋来嘉客坐间盈。
泠泠迸石甘泉洌,馥馥袭人和气生。
此景此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靠近江城的高峰和陡峭的山崖,晨曦中的小船在波光粼粼中漂浮。
两座幽深的岩石耸立在云海之外,众多的宾客济济一堂。
泠泠泉水从石头间涌出,甘冽可口;香气扑鼻,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扑面而来。
这样的美景和体验都无与伦比,诗篇和壁画依然受到万人的敬仰。
去完善
释义
1. 江城:这里指苏州城。
2. 晓日:拂晓的太阳。
3. 并峙:并列耸立。
4. 幽岩:深邃的岩石。
5. 云外邃:云雾之外的深远景象。
6. 朋来:朋友前来。
7. 泠泠:清凉的声音或味道。
8. 迸石:石头裂开。
9. 甘泉洌:甜美的泉水清澈。
10. 馥馥:香气浓郁。
11. 和气生:和气融融的氛围产生。
12. 诗壁:诗歌展示的地方。
13. 万人英:众多杰出的人物。
去完善
赏析
《游灵岩》是宋代诗人苏钦的一首描绘游览灵岩山美景的诗作。诗中,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首先,诗的第一句“高峰峭壁近江城”,通过“高峰”、“峭壁”的描绘,表现了灵岩山的巍峨险峻,同时通过“近江城”的描述,使得这一景象更为生动立体。紧接着的第二句“晓日浮舟荡漾明”,则通过“晓日”、“浮舟”、“荡漾明”等词,形象地展示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江面和漂浮在江面上的船只,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两联诗中,作者通过对“幽岩云外邃”的描绘,以及“朋来嘉客坐间盈”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灵岩山的神秘与秀美,同时也表达了与朋友同游的喜悦之情。其中,“并峙幽岩云外邃”一句,通过“并峙”、“幽岩”、“云外邃”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灵岩山的幽深静谧,以及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而“朋来嘉客坐间盈”一句,则通过“朋来”、“嘉客”、“坐间盈”等词语,表达出作者与朋友们一起游览时的欢乐气氛。
在诗的后两句中,“泠泠迸石甘泉洌,馥馥袭人和气生”,通过“泠泠”、“迸石”、“甘泉洌”、“馥馥”、“袭人”、“和气生”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山泉从岩石中涌出的声音,以及山间清新的空气带给人们的舒适感受。这既是对灵岩山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诗的结尾两句“此景此游俱胜绝,诗壁仍仰万人英”,则通过对“此景”、“此游”的总结,以及对“诗壁”、“万人英”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游历的美好回忆和对前人诗词成就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灵岩》是宋代诗人苏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过渡阶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但领土范围已大大缩小,仅局限于江南地区。此时,北方广大地区被金国占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苏钦生活于这个时期,他在南渡的过程中饱受战乱之苦,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游历灵岩山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但同时也联想到国家的现状和自己的身世,因此写下了这首《游灵岩》。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