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潘义荣博士学中书事
乐育贤豪地,谁令亦此来。
群公严矩范,正论扫氛埃。
滥食还多媿,明时岂乏才。
所怀真土梗,只合弃墙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快乐培养杰出人才的地方,是谁让我们也来到这里呢?
各位名士都严守规矩,正直的言论扫清了氛围中的尘埃。
滥用权力的人更应该感到羞愧,圣明的时代怎么会缺乏人才呢?
我们怀揣着真诚的心,只愿远离那些角落里的不良现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即依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作诗回应。
2. 潘义荣博士:宋朝学者。
3. 乐育贤豪地:指学校,培养贤能之士的地方。
4. 群公严矩范:形容众多士人严守规矩、以身作则。
5. 正论扫氛埃:以正义言论扫清邪气。
6. 滥食还多媿:意为自己才疏学浅,却身处高位,深感羞愧。
7. 明时岂乏才: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有很多有才华的人。
8. 所怀真土梗:希望自己能坚守信念,保持质朴。
9. 只合弃墙隈:应该离开官场,回归民间。
去完善
赏析
《次韵潘义荣博士学中书事》是廖刚的一首诗词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乐育贤豪地的景象开篇,表达了对于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的重视。同时,他提醒众人要严守规范,提倡公正的议论,扫除不正之风。诗人认为,在这样一个繁荣的时代,不应有滥竽充数之辈,而是应该尊重并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最后,诗人以自己所怀的真土梗为比喻,表示自己只愿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而非在墙边寻求安逸。整首诗歌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位教育者的高尚情操和对人才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其对自身责任的坚定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潘义荣博士学中书事》是宋代诗人廖刚的一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164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廖刚作为一位士人,曾在朝为官,后来因为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