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昔游未远,记湘皋闻瑟,沣浦捐褋。
因觅孤山林处士,来踏梅根残雪。
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
一丘吾老,可怜情事空切。
曾见海作桑田,仙人云表,笑汝真痴绝。
说与依依王谢燕,应有凉风时节。
越只青山,吴惟芳草,万古皆沈灭。
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游玩的记忆犹新,记得在湘江岸边听到琴声,在澧水之滨看到人们抛洒衣襟。于是去寻找孤山处的林逋,踏着梅花残雪而来。有蛮族女子献花,粗俗的男子斟酒,躺在那里看着青门的痕迹。我这一生都在这山中度过,可惜那些美好的事物都已成空。曾经见过沧海变成桑田,神仙在云端笑我们太痴迷。告诉那些依依不舍的王谢燕子,应该会有凉爽的秋风时节。越地的青山依旧,吴地的芳草仍在,但一切都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围绕着树枝飞翔了三圈,白发苍苍的我对着明月唱完了这首歌。

去完善
释义
1. 念奴娇:词牌名。
2. 昔游未远:指过去的游历记忆犹新。
3. 湘皋:湖南省的代称,这里指湘江边的草地。
4. 闻瑟: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
5. 澧浦:湖南省澧县一带的水边地区。
6. 捐褋:扔掉衣服,这里指抛弃世俗的烦恼。
7. 孤山:杭州西湖的一座小山,林逋曾在此隐居。
8. 梅根残雪:梅花树下的残雪。
9. 獠女供花:形容女子热情好客。獠,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0. 伧儿:粗俗的人,这里指仆人。
11. 青门:汉代长安城门之一,这里泛指京城。
12. 一丘吾老:我这一生都在这山水之间度过。
13. 情事空切:感情之事无法实现。
14. 海作桑田:大海变成桑田,形容世事变迁。
15. 仙人云表:仙人在云端之上,形容高不可攀。
16. 痴绝:极度痴迷。
17. 王谢燕: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的燕子,比喻权贵。
18. 越只青山:越地的青山,这里指浙江一带。
19. 吴惟芳草:吴地的芳草,这里指江苏一带。
20. 万古皆沈灭:千古往事都已消失在时光中。
21. 绕枝三匝:乌鸦绕着树枝飞了三圈,这里指诗人感慨万千。
22. 白头歌尽明月:白发苍苍的诗人对着明月唱歌,表达出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昔游未远”开篇,回忆了作者在湖南、湖北一带的游历经历。接下来通过描述自己在孤山探访林处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词中的“獠女供花,伧儿行酒,卧看青门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生活画卷,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然而,作者又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只能将此情寄托于诗词之中。
下阕中,作者以海作桑田的故事,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又以王谢燕为例,暗示自己虽然身处乱世,却依然保持着一颗清静的心。最后,作者以越地的青山和吴地的芳草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结尾的“绕枝三匝,白头歌尽明月”则寓意着作者虽已白发苍苍,却仍能高歌明月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昔游未远》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74年,即宋孝宗淳熙元年。在这一年里,姜夔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游历生涯。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也见识了各地的风景人情。
当时,南宋王朝正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由于政治腐败、军事软弱,国家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选择了远离政治,寄情山水,以抒发心中的感慨。姜夔也不例外,他的词作大多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慨,展现了他在游历过程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的忧虑。
这首《念奴娇·昔游未远》正是姜夔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词中以“昔游未远”为主题,通过对往昔游历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国家的担忧。总的来说,这首词反映了姜夔在游历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以及他对时代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