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冒寒行风雨有感

标题包含
冒寒行风雨有感
号风撼枯枿,冻雨凝路尘。 乾坤秘日月,八荒同一云。 遥知沙漠寒,黯淡愁杀人。 天涯望不极,流涕满衣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狂风撼动枯树,冷雨凝聚路面尘土。天地隐藏着日月奥秘,四面八方一片云海相连。遥想那远方的沙漠寒冷,暗淡的景象令人忧愁。站在天边无法看到尽头,眼泪沾湿了衣襟。
去完善
释义
1. 号风:指呼啸的风声。 2. 枯枿:枯死的树木。 3. 冻雨:寒冷的雨。 4. 凝路尘:使路上的尘土凝固。 5. 乾坤:指天地间的事物。 6. 秘日月:隐秘的日月之光。 7. 八荒:泛指四面八方的地方。 8. 一云:指一片云彩。 9. 沙漠:此处代指遥远的地方。 10. 黯淡:形容光线暗淡。 11. 天涯:天地的边际,指遥远的地方。 12. 流涕:流眼泪。 13. 衣巾:衣袖和衣领,此处代指衣服。
去完善
赏析
《冒寒行风雨有感》是南宋诗人高登的一首描绘恶劣环境中的感叹之作。诗人在面对风雪交加的寒冷天气时,抒发了他内心的忧虑与感伤。 首联“号风撼枯枿,冻雨凝路尘”,描述了大风呼啸、雨雪交加的天气景象。“撼枯枿”形象地展现了狂风肆虐的声势,“冻雨凝路尘”则刻画了道路泥泞、尘埃凝结的恶劣环境。这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冬日风雪图,为全诗奠定了苍凉的氛围。 颔联“乾坤秘日月,八荒同一云”,表现了天地间风云变幻的壮观景象。“乾坤秘日月”指日月被风云遮蔽,天空晦暗不明;“八荒同一云”则形容大地被漫天乌云笼罩,形成一种混沌的景象。这两句通过描绘天地的巨变,暗示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不平静。 颈联“遥知沙漠寒,黯淡愁杀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沙漠地区寒冷的担忧。“遥知”一词表现出诗人对远方的关心,而“黯淡愁杀人”则传达出诗人对沙漠地区寒冷气候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忧虑。这一联通过对远方环境的关切,展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同情心。 尾联“天涯望不极,流涕满衣巾”,揭示了诗人在恶劣环境中难以掩饰的悲痛之情。“天涯望不极”表明诗人无法释怀的思念之情,而“流涕满衣巾”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泪如雨下的痛苦表情。这一联将诗人情感的高潮推向极致,使整首诗在深沉的情感中落下帷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冒寒行风雨有感》是南宋著名诗人、官员高登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05年(南宋宁宗嘉定八年)。在这一年里,高登因为被弹劾而罢官,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带着失意的情绪回到家乡,开始了诗人的生活。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由于金国的入侵,北方大片领土丧失,国家财政紧张,民众生活困苦。而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许多有抱负的官员因不愿同流合污而被排挤。高登正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之一。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改革内政,因此遭到权臣的排挤,最终被迫离开官场。 在这种背景下,高登写下了这首《冒寒行风雨有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寒冷天气和风雨交加的情景的感受,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以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比喻人生的曲折坎坷,传达出自己在逆境中的坚韧意志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