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郎官休浣怜迟日,野老欢娱为有年。几处折花惊蝶梦,
直到闭关朝谒去,莺声不散柳含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轻官员们喜欢在休闲时光欣赏这美好的春日,而村里的老人也因为丰收之年而感到快乐无比。时而摘取一朵花儿,蝴蝶被惊醒,飞到别的地方。 他们一直关上门去参加朝拜仪式,直到黄莺的歌声消失在柳树下的薄雾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郎官:这里指官员,特指地方官员。
2. 休浣:古代官员的休息日。
3. 怜迟日:喜欢春天的阳光。
4. 野老:田野里的老人,这里指普通百姓。
5. 有年:有一年的收成。
6. 折花:摘花。
7. 蝶梦:蝴蝶的梦,形容美好的景象。
8. 闭关:闭门谢客,这里指结束假期回到工作岗位。
9. 朝谒:上朝拜见皇帝。
10. 莺声:黄莺的叫声。
11. 柳含烟:柳树含着烟雾,形容春天景色美丽。
去完善
赏析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的诗意是:官员们在春天的休息日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而乡村的老人也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感到快乐。诗人在描述春天的美好时光,人们欣赏着美丽的花朵,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鸟儿在柳枝上歌唱。这种美丽的景象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诗人通过描绘春天里的自然风光和社会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官员们悠闲的生活状态和民间的欢乐气氛。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生机的田园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是唐朝诗人包何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5年前后,正值安史之乱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而包何作为一位文人雅士,虽身处乱世,却仍能欣赏自然之美,感慨世事变迁。
在这一特殊时期,包何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历任州郡主簿、县令等官职,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以诗歌抒发胸臆。他的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田园生活和人生感慨,深受时人喜爱。
与此同时,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战乱使得国家财力耗尽,民生凋敝;另一方面,朝廷对文人学士的重视程度减弱,许多文人士子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包何选择了隐逸山林,寄情山水,通过诗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