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

标题包含
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
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 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次看到青苔的颜色,就像在翻阅那厚重的文书一样令人感到闲暇。深邃的思想萦绕着芬芳的树木,高尚的情感寄托于遥远的山峰。雨水留下的痕迹让大地更加绿意盎然,阳光穿过树林洒下斑驳的光影。然而却让人发笑的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虽然在危急关头巧妙地滑下山间而得以生还,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同舍弟:指和自己的弟弟一起。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 佶(jí)、班、韦二员外:古代官职名。这里指的是作者的三个弟弟。 3. 秋苔:秋天的苔藓。 4. 对之成咏:对着秋天的苔藓作诗。 5. 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看到苔藓的颜色,就像在闲暇的时候翻看文书一样。 6. 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有深深的思绪缠绕在美丽的大树上,高尚的情感寄托在遥远的山峰上。 7. 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雨水留下的痕迹使地面变得一片绿色,阳光穿过树林留下斑驳的光影。 8. 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讽刺那些因为危险而紧张的人,就如同临难时还只顾着欣赏风景的诗人王献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苔藓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苔藓的细致观察,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首联以“每看苔藓色,如向簿书闲”开篇,描述了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仍然能够关注到身边的美,这种情感令人敬佩。颔联中的“幽思缠芳树,高情寄远山”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的思绪和心境。诗人通过对比苔藓的生命力和树叶的凋落,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颈联中的“雨痕连地绿,日色出林斑”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能看到湿润的苔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尾联则以“却笑兴公赋,临危滑石间”作结,既是对前人佳作的赞赏,也是对自身境界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禅意,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宁静的自然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是唐朝诗人包何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中期,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此时正是唐代宗在位时期。 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然而,诗歌的流行趋势从盛唐的豪放华丽转向中唐的清新婉约。同时,文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常常以诗唱和。这种社会风气对包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包何,生卒年不详,他是唐朝中期的文人,与韦应物、张籍等人交往密切。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多反映其个人情感和人生态度。在这首诗中,包何以秋苔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全诗通过对秋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提到的“露华”、“月影”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中期的文人生活和社会风貌,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