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濮阳高蒙处士

标题包含
赠濮阳高蒙处士
事了还家不记年,三茅俦侣尽真仙。 恰如少华希夷子,十度花残一觉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事情完成后回到家中,忘记过去的岁月,三位好朋友都是真正的仙人。就像年轻的华子和希夷子一样,他们在花开花落中度过了十个春秋,然后在一次睡眠中觉醒。
去完善
释义
《赠濮阳高蒙处士》是北宋赵抃写给濮阳高蒙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事了还家不记年:这句表达的是诗人完成事情后就回家,并没有过多在意时间。“了”表示结束,“还家”指回到家中,“不记年”即不再记挂时间。 2. 三茅俦侣尽真仙:这句描述了与高蒙交往的朋友都是真正的神仙般的人物。“三茅”指的是茅山道教的创始人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此处比喻与高蒙结交的朋友们。“俦侣”即朋友的意思。 3. 恰如少华希夷子:这句用以赞扬高蒙像少华山的希夷先生一样超脱尘世。其中“恰如”表示就像,“少华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位于陕西省,相传是古代道教始祖太上老君修炼的地方;“希夷”出自《道德经》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希,听之不闻名曰夷”,象征超脱尘世。 4. 十度花残一觉眠:这句表示经过十年时间,高蒙依然保持洒脱的人生态度。其中“十度花残”意味着过了漫长的十年光阴,“一觉眠”指高蒙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睡得安稳,表现出其闲适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世的诗人形象,表达了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境界。诗中的“事了还家不记年”一句表现了作者在面对世俗纷争时,能淡然处之,将世事视为过眼云烟。接下来的“三茅俦侣尽真仙”则是对这种生活的赞美,暗示了诗人与那些具有道家思想的朋友一同过着超脱尘世的生活。诗人用“恰如少华希夷子”来形容自己和他的朋友们,传达出他们如同古代智者般明哲保身的智慧。最后,“十度花残一觉眠”说明了诗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保持着与自然共处的和谐关系,享受着人生的恬静与安宁。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平静、和谐的人生哲学,展示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濮阳高蒙处士》是宋代诗人赵抃在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赵抃对隐逸之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在赵抃的时代,士人追求的是建功立业的儒家传统价值观,而像高蒙这样选择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则显得尤为难得和可贵。 赵抃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宋朝(960-1279年)。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然而,朝堂之上却存在诸多弊病,如官僚腐败、党派斗争等。赵抃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政治家,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改革,整顿吏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在现实的压力下,他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像高蒙这样的隐逸之士便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寄托和向往。 在这首诗中,赵抃通过对高蒙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他认为,像高蒙这样品行高洁的人,才是真正的贤者,应该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赞誉。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的遗憾。总之,这首诗既是对隐逸之士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反思和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