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渡芦赞

标题包含
渡芦赞
江空芦叶冷,风静衲衣轻。 不得梁天子,无人知姓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边芦苇叶子已寒,风轻云淡穿僧袍感觉轻盈。 未能得到梁朝天子的赏识,没人知道我的名字。
去完善
释义
1. 渡芦:指诗人乘船渡过河流时见到芦苇而触发感想。 2. 释智愚:南宋高僧,字昙噩,号痴绝道人。 3. 江空:形容江水清澈透明。 4. 芦叶:即芦苇的叶子。 5. 风静:指风吹得微弱或停止。 6. 衲衣:僧袍,又称百衲衣。 7. 梁天子:此处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时期梁国的开国皇帝。他曾四次出家为僧,在位期间大力推崇佛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渡芦”为主题,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江景画面。诗人通过对江边芦叶、微风轻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寂静而优美的意境。在这里,作者用“冷”和“静”来描述自然景观,既展现了芦叶在寒风中的颤抖,也表现了水面波澜不惊的平静,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深秋时节江边独有的景象。 紧接着,诗中提及“衲衣”这一僧袍元素,展现出作者佛教背景。诗人以自己穿着轻柔的僧袍行走在江边,表达了身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比“衲衣轻”与“芦叶冷”,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寂寥和人内心的平静。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歌的主旨。作者通过提到“梁天子”,引导读者联想到历史上的南朝梁武帝,他曾经非常尊重并礼遇释智愚。然而,由于历史的更迭和时人的遗忘,如今已无人知晓这位曾经受到皇帝尊敬的禅师。在这两句话中,诗人感叹了历史的变化无常,表达了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芦赞》是宋代诗僧释智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雨中渡过芦苇荡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诗中可以看出,释智愚在创作此诗时,正身处自然环境之中,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960-1279年),当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诗歌创作非常活跃。在这个时代,禅宗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释智愚作为一位禅僧,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表现出了禅宗的禅趣和禅宗修行者的精神境界。 释智愚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然而,由于战乱和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民众生活依然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智愚选择了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安宁。他在寺庙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通过禅修和诗歌创作,表达了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