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针生大阬

标题包含
针生大阬
假道针锋上,行藏云水中。 且非心法妙,自是手头通。 前辈多遗偈,灵襟出众工。 明朝何处去,黄叶度谿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智愚,俗姓陈,字无智,号虚堂,法号释智愚,南宋时期禅宗高僧。他生于1185年,卒于1269年,享年84岁。 释智愚出生于浙江台州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借用一条道路走捷径,低调如云彩隐藏在溪流中。 这些并不是心灵深处的美妙方法,只是因为技巧娴熟而已。 前辈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话,但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却不多。 明天要去哪里呢?叶子在溪风中飘荡。
去完善
释义
1. 假道针锋上:假道,即借助;针锋,意指针刺的尖端,此处可以理解为巧妙地运用或处理事物的方法。整句意为通过巧妙地解决问题而顺利地前进。 2. 行藏云水中:行藏,意为行动与隐藏;云中,意指在云雾之中,这里引申为变幻莫测的状态。整句表达了处世的智慧在于随时应对变化并控制自我。 3. 且非心法妙:心法,即内心世界的奥秘,也包含人生的智慧和方法;妙,意为神奇或巧妙。这句表示这些并非内心世界所带来的奇妙感受,而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4. 自是手头通:手头通,是指对事物的熟悉程度高,掌控能力强。这句表示这一切得益于对事物的熟悉和掌握。 5. 前辈多遗偈:遗偈,古人离世前留下的诗或者告诫之言;前辈,指的是具有智慧和经验的前辈们。这句话意味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6. 灵襟出众工:灵襟,寓意灵气四溢的心怀;众工,指众人所共知的事情或技巧。这一句表达了作者超群的智慧与才华。 7. 黄叶度谿风:黄叶,意指秋天的落叶;谿风,溪流边的微风。这句描绘了秋天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象征着诗人内心平静而自由的意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针生大阬”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在修习禅定、探寻生命真谛的过程中所体悟到的哲理和智慧。诗人通过意象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以及禅宗的意境。首先,从“假道针锋上,行藏云水中”两句可以感受到诗人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他将生活喻为在刀尖上游走,将心灵的隐藏融入云中。接下来,“且非心法妙,自是手头通”则揭示了作者对于自我超越的追求,暗示要勇于突破自身的局限,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行。而后,“前辈多遗偈,灵襟出众工”表现了诗人虚心学习的精神,向古贤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明朝何处去,黄叶度谿风”则以黄叶飘零的形象,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并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执着。整首诗充满了禅意哲理,展现了诗人高深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同时也传达出了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洞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针生大阬》这首诗出自南宋时期的高僧释智愚。智愚法师是南宋著名的诗僧,他的诗歌创作多以其独特的禅意和哲理为特点,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例。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1164-1279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偏安江南,佛教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释智愚法师作为禅宗高僧,他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深沉的哲学思考和禅宗修行体验。他在这首诗中以“针生大阬”为主题,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领悟。这种领悟来自于他对禅宗佛法的深切体验,以及他在个人生活经历中的诸多磨难与挫折。 在南宋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的佛教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释智愚法师在此背景下,通过诗歌创作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们命运的关怀,同时也传达了他以禅修为途径超越苦难、寻求解脱的智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