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武陵十里桃花水,遥接仙家洞天里。桃花不隐洞中春,引得渔郎来问津。洞中墙屋开村落,石田沙田足耕凿。阴连绿树昼昏昏,鸣鸡吠犬东西门。渔郎相见惊相语,共问今朝是谁主。秦家虐㷔逐飞烟,司马独主江南天。尊前论罢长叹息,醉掩松窗卧苔石。明朝出洞归故乡,回首万壑云茫茫。山中此景知无有,千载词人说盈口。我欲携书上钓船,洞口去觅桃花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景如画的武陵,十里的桃花水仿佛通往仙境。盛开的桃花映照了春天的美景,引来了好奇的渔夫前来探寻。山洞中别有洞天,有村庄、有田地,生活气息浓郁。绿树下光线柔和,鸡犬之声此起彼伏。
当渔夫们相遇时,互相询问这是谁的主地?原来此处曾是秦国烽火台,现在已经变成了司马家族的天堂。众人谈论间不禁长叹,然后醉倒在苔石上。第二天他们回到各自的家乡,回首望去,万壑云烟缥缈。
这美丽景色也许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桃花源吧。我要带着书去渔船上寻找那个神秘的入口。
去完善
释义
1. 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东汉时置县,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的所在地。
2. 十里桃花水:指水流两岸遍植桃花的景象。
3. 仙家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此处比喻桃花源。
4. 洞中墙屋:指桃花源中的民居建筑。
5. 开村落:形成村落的意思。
6. 石田沙田:指桃花源中适合农耕的土地。
7. 秦家虐焰: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政。
8. 司马独主江南天:指晋朝建立后,东晋丞相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
9. 尊前:即席上。
10. 醉掩松窗卧苔石:借酒沉醉后的状态,形象地描绘了桃花源居民的生活情态。
11. 洞口去觅桃花源:诗人表达出想要寻找真正的桃花源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桃花源景象,诗人以武陵的十里桃花水和遥不可及的神仙洞府开篇,通过“渔郎”这一形象引导读者进入世外桃源的世界。诗中描述了洞中的景色:绿树成荫、村落墙屋、农耕田地等,呈现出一个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卷。当渔郎遇见村民时,相互询问当今世界的主人,作者借此抒发对现实的忧虑和无奈,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寻得桃花源的愿望,为诗歌留下了令人深思的余韵。全诗借助于桃花源的象征意义,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源行》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6年,正值安史之乱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和平与安宁。
王之涣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也并不如意。他曾在官场任职,但由于性格直率,不愿趋炎附势,被贬为地方官。他在任期间,关心百姓疾苦,努力为民谋福祉。然而,由于时局混乱,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桃源行》中,王之涣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背景,通过对桃花源的美好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中的“鸡犬相闻,稼穑互为邻”等句,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外人问津无觅处”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