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玄天师画降龙图
老龙不识天有数,刚要为霖触天怒。天呼六丁驱下来,不容驻脚天街路。雷神伐鼓云扬旗,火鞭乱打列缺驰。海波起立一千丈,阳侯叫噪冯夷嘻。泥鳅土蟮妖鬼技,侧睨坳洼务得志。那知龙抱九土忧,弭角摧鳞潜出涕。哀哉九土毛骨焦,虾蟆蜥蜴担工劳。尔龙稳稳卧海窟,再莫多事生惊涛。海中虽无五花树,海中绰有宽闲地。朝吐扶桑白日光,暮吞细柳赪霞气。我闻北周是太荒,一团阴气余无阳。何不衔取玉烛上天去,晒破鳌足八极俱辉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人家不知道天数已定,贸然求雨反而惹怒了天公。天神召唤六丁驱走了他,不容他停留在天堂的路上。雷神击鼓,挥舞着彩旗,电闪雷鸣之中,大海波涛汹涌。小妖们看到这些情景,纷纷在角落找地方躲藏,以免被波及。可怜的小龙为了拯救苍生,却必须遭受如此的折磨。那些鱼虾蜥蜴们也不得不分担这份辛劳。小龙从此决定安静地呆在海洞里,再也不敢招惹是非。海里虽然没有五彩斑斓的树木,但是也有宽阔舒适的栖息之地。每天早上都能沐浴在阳光的怀抱中,傍晚则能欣赏晚霞的美丽景色。听说北方的一片土地还处于未开化的状态,阴冷无比,没有阳光。希望小龙能够借助此机会,带着玉烛去到那里,把太阳的温暖带给那里的生灵,让八方的生灵共享这光辉。
去完善
释义
1. 老龙:年老的大龙,这里指长期潜伏在海底的老龙。
2. 天有数:指天的定数和规律。
3. 为霖:降雨的意思。
4. 六丁:道教神话中的六位丁神,即六甲丁的神。
5. 雷神伐鼓:形容雷电轰鸣的情景。
6. 云扬旗:形容云朵翻涌如旗帜飘扬。
7. 火鞭:指闪电。
8. 列缺:古代传说中的雷电之神。
9. 海波起立:形容海浪汹涌的场景。
10. 阳侯、冯夷:都是传说中的水神。
11. 泥鳅土蟮:比喻那些狡猾的妖鬼。
12. 坳洼:低凹的地方。
13. 九土:指九州大地。
14. 弭角摧鳞:形容老龙受到天神的惩罚,收敛骄态。
15. 哀哉九土毛骨焦:感叹因为干旱,大地上生物生存艰难。
16. 虾蟆蜥蜴:指那些小虫子和爬行动物。
17. 担工劳:承受辛苦劳动的压力。
18. 海窟:海洋深处的洞穴。
19. 宽闲地:指海域广阔、自由生活的环境。
20. 朝吐扶桑白日光:早晨可以面对太阳。
21. 暮吞细柳赪霞气:傍晚能欣赏晚霞的美景。
22. 北周:这里代指北方的中国。
23. 一团阴气:形容北方气候寒冷。
24. 余无阳:指北方阳光稀缺。
25. 玉烛:传说中有光明之义的宝物。
26. 晒破鳌足:形容阳光的强烈。
27. 八极:八方,即四面八方。
28. 俱辉光:指光照四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张道玄的天师画降龙图为题,通过对龙的描绘,隐喻了现实世界的现象和道理。首联用“老龙不识天有数”来表达世事难料的观念,同时又通过“触天怒”的情节为下面的描写铺设了背景。接下来的三联分别描绘了雷神伐鼓、火鞭乱打、海波起立等生动而富于想象力的画面,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以及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力感。
颔联“泥鳅土蟮妖鬼技,侧睨坳洼务得志”,作者以此讽刺那些社会上的小人物和小丑,他们的行径与真正的龙相去甚远。然而诗人认为他们不必担忧,因为真正的龙有更大的责任和忧虑。颈联“哀哉九土毛骨焦,虾蟆蜥蜴担工劳”则是对这些小人物的小丑行为的同情和叹息,他们在这混乱的世界里不得不出力谋生。
尾联“海中虽无五花树,海中绰有宽闲地”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虽然这世界充满烦恼和混乱,但在内心的世界中,总可以找到一份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张道玄天师画降龙图》是南宋诗人王淮所作的诗歌,具体创作时间应为公元1260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后期,蒙古军队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王淮在当时的地位较高,担任尚书省左司郎中的职务,但由于战乱不断,他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上疏请求治理军队、恢复秩序,但未被采纳,反而被贬谪至地方。这一时期的王淮,对于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起伏有更深的体验和感慨。
南宋后期的时代背景复杂多样,一方面,由于蒙古军队的入侵,国家局势紧张,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南宋文化在艰难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在努力寻找国家出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淮通过欣赏张道玄的天师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