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孙正忠臣移成都小漕

标题包含
送孙正忠臣移成都小漕
升平芝菌效神奇,况乃贤豪用世资。 人物熙宁中兴日,风流荆国适同时。 起家便作三公客,乘传何为九折驰。 少府但分新赐节,石渠犹借旧官仪。 素心久辨经纶计,妙意前知遇合期。 聊与西南成胜事,暂将清献续良规。 桥横万里重开府,水接双流共去思。 怊怅参卿无限意,道旁索笔强题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段古文大致描绘了一个优秀的官员在新兴时期为国家服务的场景。现将它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在繁荣昌盛的时代里,灵芝等祥瑞之物纷纷显现出神奇的力量,更不必说贤能之士正发挥着他们的才干。在这个熙宁中兴的岁月里,人才辈出,如荆国的优秀人物也出现在同一时代。这位杰出的人物一出道便成为了国家的得力助手,乘着快车如同闪电般迅速奔驰在各处。他不仅在宫廷中备受礼遇,还时常与其他官员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他的朴素之心早已明白了治理国家的策略,而美妙之意则是他对遇见知己的时刻满怀期待。这一愿望最终得以实现,他与西南地区的百姓一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短暂地延续了清正奉献的美好传统。在他的治理下,桥梁横跨万里,河流连接起了两个地方,人们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然而这位官员却在道旁踌躇不定,为了表达深深的遗憾之情,他只能勉强提笔写下这首诗篇。
去完善
释义
1. 升平:太平。指国家治理得很好。 2. 芝菌:灵芝与蘑菇的并称,象征吉祥。 3. 中兴日:兴盛的时期。 4. 荆国:战国时楚国。此处泛指楚国所在的地区。 5. 起家:起用士人做官。 6.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东汉时合称三公,为朝廷最高官员。 7. 乘传:骑马传递文书。 8. 九折:曲折的道路。 9. 少府:古代官名,负责管理皇室财产。 10. 新赐节:新任命的官员。 11. 石渠:汉代皇家图书馆。 12. 素心:朴素的心愿。 13. 经纶计:治国的策略。 14. 妙意:美好的意愿。 15. 遇合期:期待相会的时期。 16. 胜事:美好的事情。 17. 清献:清正廉洁的官员。 18. 良规:良好的规则或制度。 19. 开府:设置官署。 20. 双流:指四川境内的成都市双流区。 21. 怊怅:惆怅、感叹。 22. 参卿:高级官员。 23. 索笔:索要笔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孙正忠臣即将调任成都的祝愿和期许。诗人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以及友人的品格才能的赞扬,表达了他对友人的高度肯定。全诗以流畅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诗人的才情。 第一联“升平芝菌效神奇,况乃贤豪用世资”,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并强调了友人的非凡才能。第二联“人物熙宁中兴日,风流荆国适同时”,进一步肯定了友人在国家振兴时期的出色表现。第三联“起家便作三公客,乘传何为九折驰”,描述了友人任职的高官显位,以及他肩负的重任。第四联“少府但分新赐节,石渠犹借旧官仪”,则表达了对友人在新职位上取得成功的期望。 第五联“素心久辨经纶计,妙意前知遇合期”,强调友人长久以来的政治智慧和敏锐洞察力,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第六联“聊与西南成胜事,暂将清献续良规”,表达对友人在西南地区开展工作的支持和期待。第七联“桥横万里重开府,水接双流共去思”,展示了友人对未来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诗人为之动容的心情。 第八联“怊怅参卿无限意,道旁索笔强题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以及他为友人流露真情的诗篇。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修辞,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祝愿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孙正忠臣移成都小漕》是南宋诗人杨天惠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在宋孝宗时期,杨天惠作为一位官员,一直致力于国家治理和地方建设。他在官场上的表现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赏识,但同时也受到了一些权贵的排挤。在这一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可以说是充满曲折的。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政府为了加强地方经济建设,实行了“小漕”制度,即选拔有才能的官员担任地方小漕职务,负责地方财政和运输事务。而孙正忠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任命为成都小漕的。杨天惠在送别孙正忠臣时,表达了他对好友即将远离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孙正忠臣寄予厚望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