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断红流水香难觅。
行云一去无踪迹。
杨柳漫遮阑。
闲愁付远山。
玉筝弹未了。
倚柱人空老。
青子摘来酸。
酸心有几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失去光泽的河水闻起来不像从前那么香。
飘浮的云朵消散在天空中再无痕迹可寻。
柳树轻轻笼罩着围栏。
思绪万千都托付给了遥远的山峰。
弦上还未结束的琵琶曲。
倚靠柱子的人已渐渐老去。
摘下青涩的果实品尝着酸味。
酸楚的心情能有几种呢?
去完善
释义
1. 菩萨蛮:词牌名,又称“菩萨鬘”,原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
2. 断红:凋谢的花朵。这里指凋谢的荷花。
3. 流水:流动的河水。
4. 香难觅:香气难以寻到。
5. 行云:流动的云彩,比喻美女的头发。
6. 无踪迹:没有留下痕迹。
7. 杨柳漫遮阑:杨柳随意遮挡了视线。漫遮,随意遮挡;阑,即栏杆,这里代指视线。
8. 闲愁:忧愁的心情。
9. 付远山:寄托在远方的山上。
10. 玉筝:筝的美称。
11. 弹未了:弹奏未完。
12. 倚柱人空老:依靠着柱子的人已经老去。
13. 青子:未成熟的果实。
14. 摘来酸:摘取下来尝到了酸味。
15. 酸心:心里感到心酸。
16. 几般:几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失落的情感和心境,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感情的难寻。上阙“断红流水香难觅”中,"断红"意指消失的花朵,"流水"则暗示时间如同流水一般匆匆逝去,与"香难觅"结合一起,凸显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无法捉摸。接下来的“行云一去无踪迹”则以飘渺的云彩比喻离去的人,深化了这种失落感。而下阙的“玉筝弹未了”中的“玉筝”象征弹指之间,世事如筝弦之音,“倚柱人空老”则传达出作者的无奈,时光飞逝,而倚靠在柱子旁的人已不再年轻。最后两句“青子摘来酸。酸心有几般”以摘取青涩果实所带来的酸味比喻生活的苦涩,也意味着人生的酸甜百味。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思辨,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菩萨蛮》是南唐后主李煜的杰作,是他在公元968年,即南唐灭亡的前一年所作。
作为一位才子皇帝,李煜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他的前半生,作为南唐国君,享有荣华富贵的宫廷生活;而后半生则沦为宋朝的俘虏,过着屈辱失意的生活。这样的巨大转折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他创作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词篇。
在南唐末期,中国的历史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当时,北方的北宋逐渐崛起,对南方的各诸侯国构成了强大的压力。南唐作为南方的一个弱小政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一方面,国内的政治腐朽、军事衰弱使得南唐难以抵御外敌的入侵;另一方面,北上的压力使南唐的经济和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煜创作了这首《菩萨蛮》。通过描述夜雨敲打窗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哀愁。同时,通过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流露出诗人对已逝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词充分展示了李煜作为一位词人的才情,以及他在这个特殊时期所承受的心灵重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