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晚来舣櫂濒江侧,汀草苹花间红碧。
无声画里更斜阳,匹练光中正秋色。
云间落帆系高树,烟外牧牛横短策。
黄昏渔火乱前村,犹有孤吟未归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我在江边停泊下船,岸边的芳草和水面的花瓣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红色和绿色交织的美景。就像一幅无声的画卷,太阳逐渐落下,在余晖中更显秋天的韵味。远处的帆船停靠在高树上,烟雾弥漫的外面,放牛的牧童拿着短鞭缓缓走过。黄昏时分的渔火映照着前面的村子,还有那孤独的吟咏声,大概是还没有回家的旅人吧。
去完善
释义
1. 舣櫂(yǐ zhào):停泊船只。
2. 濒江侧:靠近江边的地方。
3. 汀草:水边的小草地。
4. 苹花:指秋天开的花,如菊花之类。
5. 红碧:指红色和绿色,这里形容花草的颜色。
6. 无声画:比喻美丽的江景。
7. 匹练:指瀑布或垂下的白色带状物,这里用来形容阳光照射在水面上的光影。
8. 秋色:秋天的景色。
9. 高树:高高的树木。
10. 牧牛:放牛的牧民。
11. 短策:指放牧时用的鞭子。
12. 黄昏渔火:傍晚时分渔船上的灯火。
13. 前村:前面的村庄。
14. 孤吟:孤独的吟唱。
15. 未归客:还未回家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江上》是唐代诗人李兼的一首描绘江上风光的诗作。诗人在傍晚时分停靠在江边,欣赏着岸边的红花绿草。在无声的画卷中,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如同一幅美丽的油画。远处的帆船停泊在高耸的树木之间,烟波浩渺的江面之外,牧童正赶着牛群,手持短鞭。天色渐暗,渔村的灯火照亮了前方的路,而那位孤独的吟游诗人却还在江边徘徊,不愿离去。
这首诗通过对江上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孤独游子的关怀。画面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富有生活气息。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诗歌也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是南宋诗人李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李兼虽为地方官吏,但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的政见与当时的朝廷不符,因此受到排斥和打压。这使得他一度陷入人生的低谷。然而,李兼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的不公。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李兼写下了《江上》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上的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对江上风光的描绘,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