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晓出

标题包含
晓出
凌晨躬蒇事,未晓出城关。 路暗鸡三唱,天青月一弯。 华香衣笥外,岚翠竹舆间。 欲尽清游兴,官程索遽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破晓前的黎明时分,我匆匆准备停当,离开居住的城关。 路上昏暗不明,只有公鸡的三声鸣叫,依稀可闻。抬头望天,看见的是那如钩的一弯明月。 华丽的香气飘散在衣服之外,岚翠色的竹子伴随着我的竹舆之间。 想要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游玩时光,但公务行程却要求我必须赶紧回去。
去完善
释义
1. 躬蒇:亲自完成;躬,亲身;蒇,完成。 2. 城关:城市城门;关,城门。 3. 三唱:多次啼叫;唱,古汉语中指鸣叫或叫声。 4. 一弯:形容月亮细小弯曲;弯,指月亮。 5. 笥:古代的一种装衣服的方形竹器。 6. 舆:古代的代步工具,类似今天的轿子。 7. 清游:游玩时保持清醒的心境;清,清新。 8. 索:必须;急促。 9. 遽:急迫。
去完善
赏析
《晓出》是李兼的一首描绘清晨出行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黎明时分的环境和心情。诗人于清晨起身准备公务,关城之时还未破晓,鸡叫三声,月亮如钩挂在天空,景色清冷而神秘。诗人在花香、翠竹之中穿梭,领略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然而,因为公务在身,他不得不匆忙结束这美好的旅行,开始新一天的行程。全诗生动地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人在自然中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晓出》是宋代诗人李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仁宗时期(960-1063年)。在这个时期,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文人墨客云集,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李兼作为这一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时代影响。在他的这首《晓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士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 在创作《晓出》时,李兼正处于人生的中年阶段。这个阶段的他,既有对青春的怀念,又有对老年的担忧。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