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扇行

标题包含
秋扇行
忆当九夏初,恒御君王手。 西风飒然至,持用焉能久。 人情易变如三秋,君恩覆水不可收。 藉使凉飚夺炎热,感陨此身终不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起当初在炎炎夏日里,曾常常侍奉在君王左右。 然而凛冽的秋风突然到来,我又如何能长久地保留这份荣光呢? 人的情感变化就像秋天的天空一样无常,君王的恩情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 就算凉爽的秋风能够代替炎热的夏天,我的心也始终无法平息这种哀伤。
去完善
释义
1. 九夏:指夏季的九个旬,即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整个夏季。 2. 恒御:经常使用。 3. 西风:这里指秋风。 4. 飒然:形容风声或人马争战声。 5. 持用:拿着用。 6. 焉能久:怎么能持久。 7. 三秋:古代秋季的三个月,也可以泛指一段时间。 8. 覆水:倾倒出去的水,比喻难以挽回的事。 9. 藉使:假设。 10. 凉飚:凉风。 11. 炎热:炽热的阳光。 12. 感陨:因感伤而消瘦。
去完善
赏析
《秋扇行》是一首描绘夏季所用之扇在秋季被丢弃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扇子的描述,表达出对世事无常、人生冷暖的感慨。在这首诗中,李兼运用拟人手法,以扇子的视角展现了季节更替和人生际遇的变化。 首句“忆当九夏初”,诗人回忆夏天刚刚开始时,扇子是君王手中不可或缺的宝物,备受宠爱。然而随着“西风飒然至”,天气逐渐转凉,扇子便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持用焉能久”表达了扇子遭遇的无奈与失落。 接下来,诗人以“人情易变如三秋,君恩覆水不可收”揭示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和命运的变幻无常。扇子曾经备受君王宠爱,但随着季节更迭,它的价值也逐渐衰减,就如同君王对其的感情无法长久一样。这种情感变化让人感叹不已,正如诗人所言:“君恩覆水不可收。” 然后,诗人在“藉使凉飚夺炎热”一句中,设想了即使凉爽的风取代了炎热的夏天,扇子依然无法改变被丢弃的命运。这一方面表现出了扇子命运的无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人生中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最后,诗人通过“感陨此身终不绝”传达出对于扇子最终命运——化为尘土的哀叹,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类命运无法抗拒的悲哀。 整首诗以扇子的命运作为象征,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生中的诸多无奈和悲欢离合。诗人通过对扇子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读者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扇行》是唐代诗人李兼创作的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 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怀,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李兼作为当时的一位知名诗人,他的诗才得到了广泛认可。 李兼的个人经历丰富,他曾担任过官员,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对自己的仕途并不满意。他在官场上郁郁不得志,因此选择远离官场,专注于文学创作。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注重享受生活和追求个人价值。这种氛围对李兼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他的作品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综上所述,《秋扇行》的创作背景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文化昌盛,但李兼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这首诗既体现了作者的人生际遇,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