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舟中

标题包含
舟中
昔向画图见,今行莽苍间。 天连疑有路,湖阔更无山。 地入番君国,星潜左蠡湾。 江神相行客,未觉畏途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过去只是在图画中见到,今天却在莽苍的山野之中。 天空仿佛与远方相连有无尽的途径,湖水浩渺不见边际也不见山脉。 大地好像进入了那个曾属于你的国度,星星也隐藏在了那遥远的湖泊。 山神在引导着行路的人,未曾觉得前途有什么艰难困苦。
去完善
释义
1. 昔向画图见:这里指过去在画卷上看到的景象。 2. 今行莽苍间:莽苍,草木丛生的景象,这里指在现实中亲自行走在草木丛生的环境中。 3. 天连疑有路:天连,天空与大地相接的地方;疑有路,疑似存在一条通往天地的道路。 4. 湖阔更无山:更无山,没有其他的山脉或山峰。 5. 地入番君国:地入,指的是诗人在船上所看到的水域范围;番君国,泛指外国人管理的地区或政权。 6. 星潜左蠡湾:星潜,形容繁星在水面上闪烁的景象;左蠡湾,位于江苏的左蠡湖,古代湖泊名。 7. 江神相行客:江神,长江之神,古人认为江河有神明居住;相,看顾、陪伴;行客,远行的旅客。 8. 未觉畏途艰:畏途,艰险的路程;未觉,未发现、未察觉;艰,艰难、困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兼在乘舟出行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在画图中看到的景色与现实中的真切感受。全诗描述了沿途所见的美景和旅行者的内心情感,意境辽阔。 首联“昔向画图见,今行莽苍间。”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在画图中见到的景象和现实中行进的旅途,表现出对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天连疑有路,湖阔更无山。”描绘出天与湖相连,湖面广阔无边无际的景象。这里的“有路”和“无山”更是对空间的巧妙利用,凸显出湖面的浩渺壮丽。 颈联“地入番君国,星潜左蠡湾。”中“番君国”可能指的是位于江南一带的古老国家,这里用来指代诗人的目的地。而“星潜左蠡湾”则是通过对星辰倒影在水面的描述,展现出了夜晚湖面的宁静美丽。 尾联“江神相行客,未觉畏途艰。”借助“江神”这个形象,传达出游子的心声。虽然旅途中有险阻,但有神的陪伴,显得不再那么可怕。这里展现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依然充满信心的态度。 综上,整首诗构思独特,寓意深远,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同时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感,呈现出一幅动静结合、富有生机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中》是唐代诗人李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正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李兼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曾在朝中担任过一些职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用。这使得他在政治上感到沮丧和无奈,故而选择离开朝廷,寄情山水之间。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政治腐败严重,边患不断。李兼作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对这些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舟中》这首诗中,他通过对舟行江上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不甘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此外,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影响。李兼在诗歌中运用了禅宗的禅意、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表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哲学思考。总的来说,《舟中》这首诗是李兼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表现出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