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蒹葭漫漫秋风多,陂池水落枯苇柯。
青山断处落日下,欵乃一声渔子歌。
高秋鲈肥贱如土,换酒村场醉迷路。
夜深艇子舣前湾,依稀月照芦花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蒹葭苍苍在风中摇曳,池塘的水落下露出枯黄的苇叶。
青山断裂的地方太阳正在降落,渔夫歌唱的声音响起。
深秋的鲈鱼肥美且价格便宜,在乡村的酒吧换酒喝得迷路。
深夜小船停靠在前湾,月光隐约照在芦花浦。
去完善
释义
1. 蒹葭:指芦苇,蒹是未长成之荻,葭是初生之芦。
2. 陂池:水池,湖泊。
3. 枯苇柯:枯黄的苇叶。
4. 青山断处:此处是指山色青翠的地方。
5. 欵乃:象声词,指划船的声音。
6. 高秋:指秋天高处,常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7. 鲈鱼:这里指的是鲈鱼肥美。
8. 贱如土:指鲈鱼的价格便宜。
9. 换酒村场:乡村的酒肆。
10. 舣:停泊船只。
11. 芦花浦:长着芦花的水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山水画卷,诗人通过蒹葭、陂池、青山、落日、渔子歌、鲈鱼、酒、夜、月、芦花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和渔民的悠然生活。
首联“蒹葭漫漫秋风多,陂池水落枯苇柯”描述了秋天到来时,蒹葭繁茂、陂池水落、枯苇丛生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种萧疏的景象为下文作了铺垫,使整首诗更具有秋天的气息。
颔联“青山断处落日下,欵乃一声渔子歌”中,诗人通过青山、落日、渔子歌三个画面,展现了秋日傍晚的美景,同时也传达出渔民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颈联“高秋鲈肥贱如土,换酒村场醉迷路”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丰收场景,以及渔民用鲈鱼换取美酒的过程。这一句诗既写出了秋天的丰盛,又表现了渔民与村民之间的朴素人情,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夜深艇子舣前湾,依稀月照芦花浦”则描述了夜晚时分,渔船停泊在前湾,月光朦胧地洒在芦花浦的景象。这一句诗以静谧的夜景收尾,使得全诗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蒹葭》是唐代诗人李兼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景的诗篇。这首诗作于公元856年,正值唐宣宗在位时期。这一时期,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为诗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李兼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曾担任过御史台主簿、尚书郎等职,后因直言敢谏被贬为地方官。尽管身处逆境,但他始终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在他的一生中,他游历了全国各地,见识广博,这也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蒹葭》这首诗中,李兼以蒹葭起兴,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之情。同时,他也借蒹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李兼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人文情怀,使得《蒹葭》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