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洛阳县壁

标题包含
题洛阳县壁
猾吏畏服,县妖破胆。好录政声,闻于御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狡猾的官吏们对这位官员敬畏顺从,就连那些为害乡里的恶人也都惶恐不已。他治理地方的出色政绩被记录在案,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去完善
释义
【题】:题目,揭示主题 【洛阳县壁】:洛阳县,古代县衙;壁,墙壁,这里是说在洛阳县的墙壁上写的这首诗。 【李兼】:作者名字,唐朝诗人 【猾吏畏服】:猾吏,狡猾的官吏;畏服,害怕服从,这里指不敢为非作歹。 【县妖破胆】:县妖,县里的邪恶势力;破胆,吓破了胆子。 【好录政声】:好,做好;录,记录;政声,政治名声,政绩。 【闻于御览】:闻,传达;御览,皇帝阅览,这里是说好的政绩能够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去完善
赏析
《题洛阳县壁》是一首描绘地方官员治理有方的古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洛阳县在李兼的治理下,奸猾的官吏恐惧服从,县内的邪恶势力被击破,展现出一片清明的政治景象。诗中“好录政声,闻于御览”两句,更强调了诗人希望皇帝能听到这些治理成效,以此展现他的政绩和对皇帝的忠诚。这首诗既赞扬了李兼的治理才能,也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政治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题洛阳县壁》是唐代诗人李兼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公元758年前后,唐朝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唐朝国力衰弱,社会动荡不安。作者李兼当时担任洛阳县令,身处国家政治中心,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为一位有责任感的官员,李兼深感忧虑和痛心,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悯之情的诗篇。 在这个特殊时期,唐玄宗、肃宗等皇帝先后即位,但都无法阻止战乱的蔓延。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宦官权力逐渐扩大,地方势力逐渐崛起,使唐朝的政治局面更加复杂。此外,唐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兼通过描绘百姓困苦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