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涧
去郭无多地,肩舆又独来。
青山随路转,老树挟溪回。
映水深宜竹,皑林早见梅。
颇思倾白酒,适意卧青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城市不远的地方,没有多少地,我又独自乘着轿子来了。
青山随着道路转变方向,老树夹着溪流回来。
映在水里的竹子显得格外挺拔,树林里早早见到了梅花。
我很想喝一瓶白酒,然后舒服地躺在青苔上。
去完善
释义
1. 郭:城市外围的城墙;此指州城。
2. 肩舆:轿子。
3. 路:道路。
4. 老树:古老的树木。
5. 挟溪:沿着溪流。
6. 映水:水面倒映。
7. 宜竹:适宜种植竹子的地方。
8. 皑林:白皑皑的树林。
9. 早见梅:早早就能看到梅花盛开。
10. 白酒:一种清酒。
11. 适意:舒适愉快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石子涧》是唐朝诗人李兼所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石子涧游玩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悠然自得的心境。
首联“去郭无多地,肩舆又独来”,点明了诗人前往石子涧的位置及出行方式。诗人远离城市,距离不远却能够独自前来,表现出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渴望。
颔联“青山随路转,老树挟溪回”,细致地描绘了沿途的风景。山峦连绵不断,随着道路蜿蜒起伏;古老的大树紧依着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颈联“映水深宜竹,皑林早见梅”,进一步刻画了石字涧的特点。清澈的溪水倒映着翠竹的影子,一片洁白如雪的梅林映入眼帘,突出了石子涧环境的清幽与美丽。
尾联“颇思倾白酒,适意卧青苔”,表达了诗人在如此美景中的惬意心情。他向往着在这里畅饮美酒,躺在青苔上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表现出了诗人超脱世俗、陶醉自然的情怀。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李兼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石子涧》是唐朝诗人李兼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描述了石子涧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感悟。
李兼生活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李兼作为一位文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他在游览石子涧时产生了灵感,创作出这首优美的山水诗。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然而,随着唐玄宗晚年的骄奢淫逸,朝政逐渐腐败,导致了安史之乱(755-763年)的发生,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李兼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可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