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白云轩周道正
自往丹丘去,因循过一年。
孤云无定止,明月又重圆。
书尾间相问,琴声淡悄然。
何时当会面,吟醉海涛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自从去了丹丘,时间不知不觉过了一年。孤独的我像天空的白云没有固定的停留地点,而明月的阴晴圆缺却又重回到满圆的境地。在书的末尾相互询问,就像听到淡然而宁静的琴声。不知什么时候能相聚在海涛边的吟唱与沉醉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丹丘:即丹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处,泛指仙境。
2. 孤云:此处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3. 无定止:没有固定的居所或目标。
4. 明月:此处借指故乡或亲人。
5. 重圆:重新团聚。
6. 书尾:书信的末尾。
7. 相问:相互关心询问。
8. 淡然:安静而平淡。
9.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10. 海涛边:海边。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李兼寄给友人周道正的一首述怀之作,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首联“自往丹丘去,因循过一年”点明诗人与友人周道正的距离,一年未见,更显思念之情深。丹丘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不死之乡,这里暗示了诗人内心追求超脱现实的理想境界,也为下文表达友情的珍贵埋下伏笔。
颔联“孤云无定止,明月又重圆”以孤云、明月寓意心境的起伏变化,同时也隐含离别的主题。在这句中,“孤云” 象征着诗人的飘零不定,而“明月重圆”则寄予了对友情的期待和对重逢的热望。
颈联“书尾间相问,琴声淡悄然”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鱼雁传书,并借琴声表达对友人关切的心情。这两句充分展现了两人情谊深厚,即使相隔千里,仍然互相牵挂。
尾联“何时当会面,吟醉海涛边”则以问句收尾,表现出作者渴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愿望。“吟醉海涛边”不仅描绘出一幅令人向往的画面,还暗含了作者期待与友人共享诗酒人生的理想。
综上,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以及对友情的真切体验,流露出深厚的友情以及浓厚的怀旧情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白云轩周道正》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李兼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局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诗人李兼则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初年的战乱和社会变革,目睹了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生活的困苦。
在诗歌创作上,李兼主张“以诗言志”,强调诗歌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首《寄白云轩周道正》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