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愚斋
巧鬻非善贾,利获非良农。
君子不自智,甘与庸人同。
天君见独者,进退有新功。
忽敛艺文手,反著怀袖中。
客问以臆对,此说非易穷。
吾非宁武子,今学北山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巧妙销售并非好的商人,获取利润并非优秀的农民。
有道德的人不自我标榜智慧,愿意与普通人保持一致。
老天赋予独立思考的能力,前进后退都有新的成就。
技艺突然收敛,反而隐藏在内心深处。
有人请教,只凭直觉回答,这种理论并不容易理解透彻。
我不是宁武子那样的贤能之人,现在要像北山翁一样学习和修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巧鬻非善贾:“巧鬻”指聪明地进行销售活动,但并非善贾。“善贾”是指懂得行情、擅长经营的商人。这句话暗示了拥有聪明才智而不会用的人比不上擅长经商的商人。
2. 利获非良农:“利获”指通过耕种获得利益,即从事农业的人。“良农”是指出色农民,善于种植作物。这句诗表明仅凭耕作获取利润并不能算是出色的农民。
3. 天君:在这里代表人的心灵或天性。
4. 见独者:指能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的人。
5. 客问以臆对:客人向我提问时,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他们。
6. 宁武子: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这里用来代指具有智慧的贤人。
7. 北山翁:古代隐逸之士,这里借指退隐山林的隐士。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破题,指出君子不以其才自矜,不以利益为唯一目标,好比一个优秀的商人并不是只会贩卖商品,一个好的农民也不仅仅是为了获利。接下来的两联用对比的方式说明君子的优秀之处在于其内在的品行和智慧,他们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不仅是眼前的利益。五六联则把主题引向学问之事,表示真正的学者,应该如北山翁一样,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不轻易炫技,也不求速成。最后两句则以诗人自身为例,说自己虽不如宁武子那样才华横溢,但也会学习北山翁的精神,追求学问的更高境界。整首诗深入浅出地描绘了君子的形象,同时又寓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颇有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题愚斋》是南宋诗人李兼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时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朝廷内部党派纷争激烈。
诗人李兼,字济之,号愚斋,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端明殿学士、兵部尚书等职。在淳熙年间,李兼因上疏谏诤而触怒权臣,遭贬谪至湖南一带,远离政治中心。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世事沧桑,怀才不遇,于是寄情于山水之间,潜心研究文学,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当时的社会环境,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领土丧失殆尽,人民生活困苦。南宋政权对内加强皇权,对外奉行妥协政策,以求苟且偷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感慨时事,关注民生,抒发爱国情怀。李兼作为一位有政治抱负的文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通过《寄题愚斋》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