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偶成 其一
飞花看六出,俄向腊中来。
解騐人情喜,始知天意回。
夜阑窗愈白,晚冻日难开。
麦熟何时节,饥民正可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飞雪观其六瓣飘落,不知不觉间已至冬日。
人们感受到喜悦,方才领悟到天道轮回之美好。
夜深时窗外愈发显得明亮,夜晚寒意未解而白昼却迟迟未至。
待麦子成熟之际,那些饥饿中的百姓不禁令人同情。
去完善
释义
1. 六出:雪的别称,这里指雪花。六出象征着雪花形状,是古人观察雪花后的诗意表述。
2. 俄:短时间内的意思。
3. 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这个时间段内人们通常会准备过年的食物等活动。
4. 解验:了解检验的意思,在这里表示通过事物的变化来了解其特性。
5. 人情喜:人们因天气好转而高兴的情绪。
6. 天意回:天的意愿正在恢复正常的气象现象。
7. 夜阑:夜深的时候。
8. 窗愈白:窗户上的雪融化使窗户更加明亮。
9. 晚冻:深夜的寒冷。
10. 日难开:太阳难以升起的景象,意指天色仍然阴暗。
11. 麦熟:麦子成熟的时间。
12. 饥民:因为收成不好或战乱等原因无法得到充足粮食的人们。
13. 可哀:可怜的意思,表达对饥民的同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雪中偶成 其一》,是南宋诗人潘良贵在冬季降雪时节有感而发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大雪纷飞景象的描绘,以及在这种恶劣气候下民生艰难的担忧。
首联“飞花看六出,俄向腊中来”,以“飞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景象,同时借用了“六出”这一词汇来赞美雪花的美丽。紧接着,通过“俄向腊中来”来表达这场大雪在腊月里突然降临。
颔联“解验人情喜,始知天意回”,则从人的情感和天的意向两方面展开。“解验人情喜”表明作者观察到大雪为人们带来了喜悦,原因可能是瑞雪兆丰年,预示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而后半句“始知天意回”则是作者的猜测,认为这可能意味着天意要恢复正常的秩序。
颈联“夜阑窗愈白,晚冻日难开”,描述了夜间积雪使窗户更加明亮,但气温降低使得太阳难以升起的自然现象。这进一步渲染了严寒的气氛。
尾联“麦熟何时节,饥民正可哀”,则笔锋一转,关注到了大雪之后百姓的生活状况。作者忧虑道,何时才能迎来小麦成熟的季节,解决这些因大雪而导致生活困难的百姓的温饱问题。这使得全诗在感叹美景之余,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中偶成 其一》是南宋诗人潘良贵在公元1205年左右创作的。这个时期正处于宋金对峙阶段,两国关系紧张,战争频发。同时,南宋政权内部也存在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民生疾苦严重。
在这个特殊时期,潘良贵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对国家和民众的命运非常关注。他经历过南宋朝廷的科举选拔,虽才华横溢但未能获得重用。后来,他在地方任职期间,积极为百姓办实事,关心民生疾苦。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他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中。
在《雪中偶成 其一》这首诗中,潘良贵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他用“风扫愁云雪洒窗”这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同时,他还通过“寒声偏动旅人肠”这一句,表达了对漂泊在外、生活困苦的百姓的同情。整首诗感情深沉,意境高远,体现了潘良贵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