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亨仲作亭西山颜曰可友以书求诗为赋一首
君不见子猷嗜好与俗殊,种竹不可一日无。
又不见太白清狂世绝伦,举杯邀月独相亲。
风流二子去已远,尘埃那复闻高人。
郑侯未遇身更闲,躬耕自乐岩谷间。
开亭容膝日寄傲,坐对嶕峣崪嵂之西山。
西山苍翠如堆玉,松奏笙竽云作屋。
澄鲜爽气日夕佳,不学时情易翻覆。
田文唾面嗔小儿,翟公署门良可嗤。
悠悠权利悲一时,乐哉此友谁能知。
郑侯与我论心久,年少相従今白首。
对山勿著绝交书,要须著我成三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文言文翻译:
您没有看到子猷的兴趣和习俗特殊,种植竹子不能一天没有。
你又没看到李太白狂放不羁举世无双,举杯邀请明月独自亲近。
才子风度二子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尘土之中哪里还能听闻高人的事迹?
郑侯还没有发迹,日子过得比较悠闲,自己在山谷间耕种自给自足。
他建立了一个亭子,可以让自己自由地寄寓在那里,每天都坐在那高高的西山下。
西山的苍翠像堆砌的玉石,松树在弹奏笙竽,云朵作为屋顶。
清澈新鲜的气息从早到晚都很好,不用学习世俗的情感容易反复无常。
田文往脸上吐口水责怪小孩子,翟公重新上任的门庭实在让人嗤笑。
权力和利益让人悲哀只有那么一刹那,和这位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谁又能知道呢?
郑侯和我畅谈已久,年轻的时候就一直跟随我到现在白发苍苍。
对着这座山不要写断绝关系的信,重要的是我们三个成为好朋友。
去完善
释义
1. 子猷:名王徽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字子猷。此处用他酷爱竹子的故事来象征郑亨仲的爱好独特。
2. 太白:指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此处用他豪放不羁的性格来描绘郑亨仲的个性。
3. “尘埃”两句:表示郑亨仲是一个品质高洁的人,远离尘世的纷扰。
4. 郑侯:指郑亨仲。
5. “开亭”四句:描述郑亨仲在西山建立的亭子,用来表现他的隐逸生活。
6. “岧峣”、“屹立”:都是形容西山高峻的样子。
7. “松奏笙竽”句:比喻风吹过松树的声音如同吹奏音乐。
8. “澄鲜爽气”句:赞美西山的空气清新宜人。
9. “田文”句:田文,即战国时期的孟尝君,曾被人当面辱骂而他却无所谓。这里用以表明世俗的不解和偏见。
10. “翟公”句:翟公是西汉人,曾任廷尉。他的家署曾经显赫一时,但后来被罢官,门前冷落车马稀。后又恢复职务,门前又热闹起来。这里用以表现世事的兴衰无常。
11. “乐哉”句:表达作者对郑亨仲的理解和赞许。
12. “郑侯”句:表达了潘良贵和郑亨仲之间深厚的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郑亨仲与两位古人(子猷和太白)的比较,表达了对郑亨仲情操的赞美和对其退隐生活的向往。诗人潘良贵在诗中用两个典故传达了郑亨仲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强调郑亨仲和自己的深厚友谊,表达出他们之间的志同道合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全诗格调高洁,充满豪放之气,既抒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