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
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
萸依佩里发,菊向酒边开。
圣泽烟云动,宸文象纬回。
小臣无以荅,愿奉亿千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上个月重阳节之际,来自中天的万千仪仗已布满大地。茱萸正适于佩戴在身,菊花则在饮酒时显得格外美丽。朝廷的恩泽如同烟雾中的云层,气势磅礴;皇帝的文采则如天上的星辰,灿烂辉煌。我作为一名小小的臣子,无法回报这崇高的恩情,只希望能献上一杯又一杯的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2. 幸:指皇帝驾临。
3. 临渭亭:古代地点名称,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4. 高应制:一种诗歌体裁,用于赞美皇帝的文学活动。
5. 开字:即诗的韵脚为“开”。
6. 重阳满: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月亮圆满。
7. 中天:天空的正中央,这里指皇帝的位置。
8. 万乘:指皇帝,古代称皇帝的车马为一乘,此处借用。
9. 萸:茱萸,一种常绿灌木,果实可供药用。
10. 佩里发:茱萸佩戴在身上后会发出香味。
11. 酒边开:菊花在酒的旁边开放。
12. 圣泽:皇帝的恩泽。
13. 烟云动:皇帝的恩泽如烟雾般散布四方。
14. 宸文:皇帝的文书,这里指皇帝的诗词作品。
15. 象纬:指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16. 回:运转,轮回。
17. 小臣:作者自称,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18. 以荅:用来回应,报答。
19. 愿奉亿千杯:希望敬奉亿万杯酒以表达敬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重阳节登高赏景的应制诗。诗人以卢藏用的身份描绘了皇帝亲临九日临渭亭的景象,表达出对皇帝的尊崇之情。同时,诗中也融入了重阳节的相关元素,如茱萸、菊花等,展现了重阳节的特色风俗。
首联“上月重阳满,中天万乘来”,描述了皇帝驾临的时间与盛况。上月的重阳节之际,皇帝莅临临渭亭,万民共庆。
颔联“萸依佩里发,菊向酒边开”,提到茱萸和菊花这两个重阳节的象征物。茱萸插在衣带间,寓意辟邪;而菊花则绽放在酒杯旁边,象征长寿。
颈联“圣泽烟云动,宸文象纬回”,表达了对皇帝皇恩浩荡的赞美。圣上的恩泽犹如烟雾般弥漫四方,皇家的文书传播于天宇之间。
尾联“小臣无以荅,愿奉亿千杯”,表现了诗人作为臣子的衷心敬意。自己没有更好的报答方式,唯有献上无数的美酒,表达对皇帝的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开字》是唐代诗人卢藏用以开元盛世为背景创作的应制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13年至741年,正值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延续时期。
在这个时代,卢藏用经历了从政坛小吏到朝堂重臣的过程。他先任左拾遗、右补阙,后升为礼部郎中、知制诰,再转为中书舍人,最后官至工部侍郎。这一过程中,卢藏用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朝廷的中坚力量。
在唐朝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卢藏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才华。全诗以重阳节为主题,描绘了皇家宴饮的盛况,歌颂了皇帝的圣明和国家的繁荣。在这首诗中,卢藏用巧妙地运用了古典文献和历史典故,展示了他在文化修养上的深厚功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