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步城外
芒履宽柔野策轻,晚来无暑步重闉。
人间争梦大槐国,物外谁寻小草民。
一鹭缓飞为我伴,半川铺练写余真。
何从可觉秋消息,忽有凉飔到白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踩着轻柔的芒鞋在野外漫步,晚上散步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感受不到炎热。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人们都在追求所谓的幸福国度,又有谁在关注那些普通的民众呢?
一只悠然自得的鹭鸟陪伴着我,河川里的流水如同一条长布描绘出我此刻的真实心情。
究竟什么时候能感知到秋天的到来呢?忽然间,一阵凉爽的风吹拂着水面上的白萍,秋天已经来了。
去完善
释义
1. 芒履:草鞋。
2. 宽柔:宽松舒适的鞋子。
3. 野策:野外用的马鞭。
4. 重闉:重重城墙。
5. 大槐国:唐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中记载的梦境故事,指代繁华世界。
6. 小草民:平凡百姓,谦称自己的身份。
7. 一鹭:一只白鹭。
8. 半川铺练:河中摊开的白色沙滩,像铺开的白绢。
9. 余真:真实的自我。
10. 可觉:察觉到。
11. 秋消息:秋天的气息。
12. 凉飔:凉爽的微风。
13. 白苹:白色的水草。
去完善
赏析
《晚步城外》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秋时分漫步城外的情景。首联通过“芒履”和“野策”等词语展现出诗人漫步在野外田园的轻松自在,而“无暑”和“重闉”则体现了秋天的凉爽气氛。
颔联以“大槐国”比喻人间纷扰的梦想,“小草民”则是诗人自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与独立。
颈联中,“一鹭缓飞”和“半川铺练”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愉悦心情。
尾联则通过“秋消息”、“凉飔”以及“白苹”等意象,描绘出秋天到来时诗人的感受,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步城外》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7年左右,即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此时南宋刚刚建立,正处于金兵侵略后的恢复期,国家内外局势相对稳定。
在创作《晚步城外》时,朱翌的生活并不宽裕。他的仕途并不算顺畅,曾经被贬谪到南方的偏远之地。然而,正是这种艰难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验,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
在这首诗中,朱翌通过对傍晚时分城郊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同时,他也流露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即南宋时期人们的家国情怀和对故土的眷恋。
总的来说,《晚步城外》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朱翌通过对城郊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人们普遍有一种家国情怀和对故土的眷恋,这也成为朱翌创作这首诗歌的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