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
夜集群山雪,寒欺一把茅。
红炉无宿火,黄绢有新抄。
坐久灯排粟,杯行橘解包。
颓然投败絮,老懒信儿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群山被白雪覆盖,寒冷侵袭着简陋的小屋。
房间里的炭火已熄灭,只有黄色的绢布上还留有新的抄写痕迹。
久坐之后,灯光昏暗,杯中橘子皮代替了过去的包裹。
我疲惫地扔掉了破旧的棉絮,年老懒惰的我只能嘲笑自己的无能。
去完善
释义
1. 夜集群山雪:夜晚群山被雪覆盖。这里的“群”指多座;“集”指汇集、聚合;“夜”是时间状语,意为在夜间。
2. 寒欺一把茅:寒冷的气温似乎欺负着用茅草搭建的房屋。其中,“欺”是动词,表示欺负、侵凌;“一把”是量词,用来计量房屋的数量;“茅”是指用茅草搭建的房屋。
3. 红炉无宿火:红炉中没有剩下的炭火。此处,“红炉”指的是燃烧木炭的火炉;“无宿火”表示火炉中没有剩余的炭火。
4. 黄绢有新抄:黄绢上抄写有新的诗句。此句中的“黄绢”是一种古代书写材料;“新抄”是新近抄写的诗句。
5. 坐久灯排粟:久坐时灯光映照出米粒般的亮点。这句话里的“排粟”意为像排列的米粒一样发出光芒。
6. 杯行橘解包:杯中装着剥开皮的新鲜橘子。这里,“杯行”意指倒酒或倒茶的行为;“橘解包”表示剥开橘子的果皮。
7. 颓然投败絮:疲惫地投入破旧的棉衣中。其中,“颓然”意为精神萎靡的样子;“投”是动词,表示投入、放进;“败絮”是破旧棉衣的比喻说法。
8. 老懒信儿嘲:听任懒散的习惯被人嘲笑。此处的“老懒”形容年老的懒散之人;“信儿嘲”表示任凭别人取笑自己的懒散。
去完善
赏析
《夜雪》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咏雪诗。诗人以精细的笔触描绘了夜间山中的雪景,以及自己在寒冷的夜晚与友人围炉赏雪、品茗抒怀的情景。整首诗风格淡雅,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联“夜集群山雪,寒欺一把茅”,通过描绘夜间山间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以“群山雪”的形象,展现了雪后山峰的壮观景象;而“寒欺一把茅”则突出了山中寒意逼人,使诗人感受到寒冷的压迫。
颔联“红炉无宿火,黄绢有新抄”,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与友人品茶赏雪的场景。“红炉无宿火”表明炉火已熄,暗示时间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寒冷中的坚守;“黄绢有新抄”则表现了诗人新抄的黄绢,意味着诗人的勤奋与才情。
颈联“坐久灯排粟,杯行橘解包”,进一步刻画了诗人在寒冷夜晚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坐久灯排粟”表现诗人长时间在灯光下写作,体现了诗人的勤奋与执着;“杯行橘解包”则描绘了诗人们在品茶时的轻松氛围,表现出诗人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尾联“颓然投败絮,老懒信儿嘲”,表达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颓然投败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晚年懒散的生活状态;“老懒信儿嘲”则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和对自己年老体衰的嘲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雪》是南宋诗人朱翌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宋对峙的局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朱翌本人亦身处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在金国攻占汴京时,被迫成为金国的俘虏,历经艰辛,后流寓至江淮一带。这些人生经历使得朱翌对国家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使他具备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
在写作这首《夜雪》时,朱翌很可能正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夜深人静之时,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四周寂静无声。此情此景触发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诗篇,以此表达内心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