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郊奉祠

标题包含
出郊奉祠
薄雾林花润,微风沙水清。 鸿归心共远,鸥泛眼偏明。 寸禄秋毫累,分阴尺璧轻。 沧浪端可濯,藿食了余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守,字子固,号儋州,河南开封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张守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中进士,历任州县官职。靖康之难后,随宋高宗南渡,历任尚书郎、给事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薄雾中的林花滋润,微风吹过沙滩河水清澈。大雁归乡的心意与天际共远,海鸥浮游在水中显得特别明亮。寸俸禄如秋天的毫毛累积,分别的时间就像一寸宽的玉璧般轻松。沧海之水可以洗涤一切,粗茶淡饭也可以过完余生。
去完善
释义
1. 林花:指林木之花。 2. 沙水:指流沙和水。 3. 鸿归:鸿雁归飞。 4. 鸥泛:鸥鸟飞翔于水面。 5. 寸禄:微薄的俸禄。 6. 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7. 分阴:光阴的一分一毫。 8. 尺璧:直径一尺的璧玉,这里形容时间宝贵。 9. 沧浪:青色之水。 10. 藿食:以豆叶为食。
去完善
赏析
《出郊奉祠》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祭祀时的所见所感。首联“薄雾林花润,微风沙水清”描述了清新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颔联“鸿归心共远,鸥泛眼偏明”以鸿鹄和鸥鹭的飞翔状态,暗示诗人渴望自由,不受世俗束缚的心境。颈联“寸禄秋毫累,分阴尺璧轻”则表现出诗人的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胸怀。尾联“沧浪端可濯,藿食了余生”表明诗人希望在清净自然的洗涤下,度过简朴而充实的人生。整首诗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自由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郊奉祠》是宋代诗人张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描绘出郊祭祀的情景为主题。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正值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张守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跌宕。他曾历任多个地方官职,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生阅历。然而,在北宋晚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党争不断,使得许多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和打压。张守在这个特殊时期,虽担任要职,却不得不忍受来自朝廷内部的种种压力,这使得他的心境也愈发沉重。 北宋时期,虽然表面上看似国泰民安,实则暗流涌动。在经济方面,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加大;在政治方面,新党旧党的斗争愈演愈烈,使得朝政陷入僵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守怀着忧虑和悲痛的心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综上所述,《出郊奉祠》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北宋时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局势,以及张守个人在这一时期所经历的人生起伏。通过阅读这首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无奈与挣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