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渚赴越州
白面谁家郎,青骊照地光。桃花开绶色,苏合借衣香。
暮雪连峰近,春江海市长。风流似张绪,别后见垂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是描述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人,骑着高头大马,展现出春风得意的模样。他的衣物散发着桃花般的鲜艳色彩和苏合的香气。在春天的江海边,他就像一位风度翩翩的张绪一样,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释义
1. 白面:指张渚白皙的面容。
2. 谁家:哪一家。
3. 郎:指年轻的男子。
4. 青骊:青黑色的马。
5. 照地光:谓马在地面投射出光辉。
6. 桃花:这里可能代指张渚的脸颊颜色如桃花。
7. 开绶色:使绶带的颜色显得更加鲜艳。
8. 苏合:苏合香,一种香料。
9. 借衣香:意为衣襟间散发出苏合香的香气。
10. 暮雪:晚上的雪景。
11. 连峰:连绵不断的山峰。
12. 春江:春天的江河。
13. 海市:大海中的城市,这里可能指苏州。
14. 长:长久。
15. 张绪:张渚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张绪,在这里将张渚比作张绪,意指他有着与张绪相似的风流才情。
16. 别后见垂杨:意指分别后在某个地方再见到张渚的时候。
17. 垂杨:杨柳树枝下垂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白面谁家郎,青骊照地光”开篇,描绘了张渚的形象。他是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青骊马,光彩照人。接下来的两句“桃花开绶色,苏合借衣香”进一步刻画了他的形象:他的衣服上散发着苏合的香气,就像是盛开的桃花一样美丽。
然后,诗人描绘了越州的风光:“暮雪连峰近,春江海市长。”这里的景色既有冬天的雪景,也有春天的海市,展现了越州的丰富多样性。
最后,诗人以“风流似张绪,别后见垂杨”收尾,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赞美,同时也预示了他离去后,人们将会像思念张绪那样思念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渚赴越州》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44年,即唐玄宗天宝三年。在这个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韩翃本人也是这个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诗歌才情横溢,深受人们喜爱。
在创作这首《送张渚赴越州》时,韩翃正值壮年,他的仕途较为顺利,曾担任过御史、尚书郎等职务。然而,在这个阶段,他也经历了一些人生波折。例如,他曾因为政治原因被贬谪,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慨和认识。这些经历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送张渚赴越州》这首诗中,韩翃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描绘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展现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