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胡氏书房

标题包含
胡氏书房
腊尽山中不见梅,闭门高枕梦瑶台。 午窗晴日蜂喧纸,忽有麻溪道士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冬逝去山林里还未见到梅花盛开,闭门休息用高枕头进入梦境来到了仙境瑶台。 午后阳光透过窗户照亮室内,蜜蜂在纸上喧闹,忽然间有来自麻溪的道士来访。
去完善
释义
《胡氏书房》:郑会所作的诗歌题目。 1. 腊尽山中不见梅:这句诗描述了在冬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诗人所在的山中还没有看到梅花开放。其中“腊”指农历十二月,“梅”指的是梅花。 2. 闭门高枕梦瑶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关上门,高枕无忧地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中的愿望。其中“瑶台”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3. 午窗晴日蜂喧纸:这句诗描绘了在阳光明媚的中午,窗户边蜜蜂喧闹的情景。其中“午窗”指中午时分,“晴日”表示晴天,“蜂喧纸”形容蜜蜂在窗户边的纸张上忙碌的样子。 4. 忽有麻溪道士来:这句诗表现了突然有一位来自麻溪的道士前来拜访的情景。其中“麻溪”是一个地名,“道士”是指信仰道教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中美景。首句“腊尽山中不见梅”,点明了季节和地点,通过“不见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期待与向往。接下来“闭门高枕梦瑶台”,写出了诗人在闲暇时对生活的惬意享受,通过梦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间两句“午窗晴日蜂喧纸,忽有麻溪道士来”,则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日常生活。晴日的阳光、蜜蜂的喧闹以及远方道人的到来,都为这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对自然生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恬静与平和,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胡氏书房》是宋代诗人郑会在其好友胡宗伋家中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末年,公元1095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郑会与胡宗伋相交甚厚,两人时常在胡宗伋的书房中品茗论道,诗酒流连。郑会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关注民生疾苦,对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生计有着深切的关怀。同时,他也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以诗歌表达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感悟。 当时,北宋社会相对繁荣,科举制度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然而,随着政治斗争的加剧和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北宋王朝也逐渐走向衰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会与胡宗伋作为文人雅士,他们一方面感叹世事无常,另一方面也渴望能够在精神层面找到慰藉。因此,他们在胡氏书房中一同探讨学问,交流思想,以此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