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补之梅
一幅霜绡染壑烟,茹琼吐雪似年年。
上林多少春风面,白首杨郎正草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幅白霜般的轻纱映衬着山谷的烟雾,这画面就像一片仙境般的美景年复一年的出现。
上林苑里春风拂过许多美丽的面容,满头白发的杨郎正在那静谧的地方继续研究他的学问。
去完善
释义
1. 壑烟:指云雾笼罩山谷的景象。
2. 茹琼吐雪:比喻梅花盛开时的美景,茹琼指梅花,吐雪表示花开的样子。
3. 上林:古代皇家园林名称,这里用来借指皇宫或者朝廷。
4. 春风面:形容美丽的景色,这里主要描绘梅花的美丽景象。
5. 白首杨郎:指的是杨补之,他晚年头发变白,所以称他为“白首”。
6. 草玄:古代草书的别称,这里用来赞美杨补之的书法技艺高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寒冷的冬天,一棵梅花树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但它依然顽强地生长着,花蕾含苞待放。诗人以“一幅霜绡染壑烟”起笔,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坚韧品质。接下来,“茹琼吐雪似年年”一句则表现出梅花的美丽与纯洁,如同仙境般令人陶醉。
在诗的第二句中,“上林多少春风面”是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白首杨郎正草玄”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即使年事已高,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这里,“草玄”象征着文学创作,也暗示了诗人的执着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补之梅》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人、画家释元肇所作。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宋朝的黄金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云集,诗画艺术蓬勃发展。
释元肇在这个时代不仅是一位文人雅士,还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画家。他精于山水画和花鸟画,尤以梅花作品最为知名。据传,他曾为宋徽宗绘制一幅梅花图,深得皇帝赏识。然而,他的一生也经历了宦海沉浮,曾与苏轼、黄庭坚等文坛巨匠交往,后因故被贬,晚年退居山林,专注于绘画和诗歌创作。
在这首诗中,释元肇以梅花为主题,表达了他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他以杨补之为题,暗指自己的画艺高超,同时也寓意着画家对梅花精神的赞美。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诗人传递出坚韧不屈、高洁傲岸的品质,这正是他个人品质和人生观的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