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意
此意苍苍晓不难,罚令狂士受饥寒。
春风纵好惟贪坐,夜月虽明亦懒看。
杜老却因贫得句,陶潜非为拙辞官。
世情一味嫌清淡,多刈幽兰种牡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个意思在苍茫的早晨并不难理解,只是让那些狂妄的人承受饥饿和寒冷。春天的风虽然美好,人们却宁愿坐着;夜晚的月光虽然明亮,人们也懒得去看。杜甫因为贫困而写出了佳句,陶渊明不是因为无能才辞掉官职的。世人总是喜欢追求华丽的事物,而不是欣赏清淡的美好,所以他们会拔掉兰花,种上牡丹。
去完善
释义
1. 此意:指隐居山林的志趣。
2. 苍苍:形容颜色苍茫,此处可以理解为广阔无际。
3. 晓:清晨。
4. 罚令:让某人受到惩罚。
5. 狂士:狂傲之人,此处指有气节的人。
6. 春风纵好惟贪坐:尽管春天很美好,但还是只想坐下休息。
7. 夜月虽明亦懒看:尽管夜晚的月光明亮,还是懒得去看。
8. 杜老:指杜甫。
9. 陶潜:陶渊明。
10. 嫌清淡:嫌弃生活过于平淡。
11. 多刈幽兰种牡丹:多砍掉兰花种植牡丹,比喻追求荣华富贵而抛弃高尚情操。
去完善
赏析
《此意》这首古诗以苍茫的意境开篇,表现了诗人对世间百态的独特见解。在诗人的眼中,那些在春风中贪享安坐、在夜月下懒于欣赏美景的人,如同那些只贪图富贵荣华、追求名利地位的世人一样,被世间的浮华所迷惑。然而,杜甫却能从贫困中找寻创作的灵感,陶渊明也因厌倦世俗而辞官归隐。这都说明了世人往往觉得平淡无味的生活过于清淡,而热衷于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正如那割去幽兰、种下牡丹的人一般,失去了品味生活真味的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此意》是南宋诗人刘黻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46年,正值南宋晚期。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诗人刘黻曾担任湖南提举茶盐公事,但因不满权臣贾似道专权,毅然辞官回乡。在这一时期,他关注民生疾苦,深感国家危机,因此在诗作中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此意》中,刘黻通过描绘农家的贫困生活,揭示了国家的内部矛盾和问题。诗人以农夫“穷檐”的形象,象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以及国家政治腐败、官僚奢侈的问题。同时,诗人也表达了愿为国家治理尽忠职守的决心,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