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怀

标题包含
咏怀
桑榆汾水北,烟火浊河东。 未必寻归路,居然息转蓬。 故乡行处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绩(590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省万荣县)人。唐朝初年著名文人、隐士,隋朝大臣王通的弟弟。 王绩早年颇有才华,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在隋朝时期,曾任秘书省正字、扬州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汾河北岸的桑树榆树下,看到黄河对岸升起阵阵烟火气。 不用特意寻找回家的路,暂时歇息在转蓬之处。 原以为那个地方才是故乡,没想到自己的住处也一样美好。 太阳即将落山,夜幕降临,这才知道天下的寂静和空旷。
去完善
释义
《咏怀》:唐代诗人王绩的诗作,描绘了诗人在桑榆一带看到的汾水和黄河景象,感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 1. 桑榆:古代指代黄河流域的桑树与榆树,这里用来借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2. 汾水:又称汾河,流经今山西境内,是我国历史上一条重要的河流。 3. 烟火:即炊烟,这里用来形容人烟繁茂的景象。 4. 浊河:即黄河,因含沙量大,河水浑浊而得名。 5. 未必:不一定,表示不肯定。 6. 寻归路:寻找回家的路,这里表示回归故土的愿望。 7. 居然:竟然如此,表示出人意料。 8. 息转蓬:平息如蓬草般飘荡的心情,这里表示诗人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 9. 故乡行处是:行走于故乡,所见都是熟悉的景物。 10. 虚室:空房间,这里表示诗人内心的空虚。 11. 坐间同:在坐着的时候都能感受到相同的情感。 12. 西山暮:太阳即将落下的西山,这里用来形容傍晚时分。 13. 方知:才意识到。 14. 天下空:整个世界的空虚,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桑榆之地和汾水之北,感受着生活烟火的纷繁和世事的沧桑。“未必寻归路,居然息转蓬”,诗人感叹自己如同飘蓬般在尘世中辗转,无法找到归宿。而在故乡熟悉的景色与情感共鸣之间,却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 最后两句“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诗人借日落的景象深化了对人生的感悟: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地间的空旷与寂静显现出来。诗人由此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和渺小,表达了对世界虚无的认识。整体来看,诗人通过对具体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哲思,表达了自己历经世事后的冷静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怀》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初期,大约是公元650年左右。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王绩正身处在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唐朝初年,经历了南北朝的战乱,社会逐渐恢复稳定,但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诗人以《咏怀》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王绩本人曾担任过官职,但因对官场腐败的不满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他的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战争和社会现实有着更深刻的体会,这也使得他在诗歌中对和平的渴望更加真挚深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