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郎上人
过云寻释子,话别更依依。静室开来久,游人到自稀。
触风香气尽,隔水磬声微。独傍孤松立,尘中多是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云层去寻找僧人,临别时的话音更让人难以忘怀。安静的小屋里,游客来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所以人来人往也就少了些。
风一吹来,香气便尽数散去;隔着水面传来的磬声也微弱不清。独自站在孤独的松树旁,在这尘世中,诸多是是非非真是让人无奈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别郎上人:诗的题目,表示与郎上人的告别。郎上人,即僧人郎某,这里可能指一位僧人朋友。
2. 过云:在天空飘过的云彩。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经过的地方,或者是他走过的一段路程。
3. 寻释子:寻找僧人,这里指拜访郎上人。释子,是对僧人的尊称。
4. 话别:说告别的话,表示即将离开。依依,形容分别时的依恋不舍之情。
5. 静室:僧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郎上人的住所。
6. 开来久:表示时间长久,可能指的是郎上人在这里住的时间很长。
7. 游人:来这里游玩的人。自稀:自然稀少,因为这里的游人并不多。
8. 触风香气尽:一接触到风吹过来的气息,香味就消失了。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离开了郎上人的住处,香味随风而逝。
9. 隔水磬声微:隔着水面,听到钟声微弱。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离郎上人的住处越来越远,听到的钟声也越来越微弱。
10. 独傍孤松立:独自站在孤独的松树下。这里是诗人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11. 尘中多是非:尘世间充满了各种是非纷争。这里诗人可能是感叹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郎上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以“过云寻释子”为引,说明了诗人与郎上人的相识背景。接下来通过描述“静室开来久,游人到自稀”,展现了诗人在拜访郎上人时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紧接着,诗歌用“触风香气尽,隔水磬声微”两个巧妙的比喻来表现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情境,既有对昔日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在诗的最后,诗人借“独傍孤松立,尘中多是非”来表达自己对尘世纷扰的不满和对友情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离别情感和哲理思考,使得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对人生和友谊有更深的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别郎上人》是唐朝诗人冷朝阳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繁荣稳定,文化氛围浓厚,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在创作这首诗时,冷朝阳的人生际遇较为复杂。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这使得他在社会上备受冷落。然而,他对诗歌的热爱并未因此减弱,反而更加坚定。在他的生活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郎上人等,这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与此同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朽、宦官专权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时代背景为冷朝阳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深刻的现实基础,使他的作品具有更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别郎上人》一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时代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