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

标题包含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
同游云外寺,渡水入禅关。 立埽窗前石,坐看池上山。 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不是缘名利,好来长伴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同游览云外的寺庙,渡过水面进入禅意的大门。站在窗前的石头扫视,坐在池塘边仰望山景。有僧人乘着锡杖到来,邀请我们在松树间畅聊。不是因为世俗的名利,而是喜欢这种相伴的悠闲时光。
去完善
释义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注释: 1. 华严寺:寺庙名。 2. 云外寺:形容寺庙地处高远。 3. 禅关:佛教用语,指进入悟境的门径。 4. 埽:用树枝、草叶等清扫地面。 5. 有僧飞锡到:形容僧人出行速度很快。飞锡,原意指僧人出行时手持锡杖,此处用作动词。 6. 话松间:在松树之间交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华严寺的情景。诗人以“同游云外寺,渡水入禅关”开篇,展现出他们参访寺庙、跨越水面进入寺院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对禅宗文化的敬意。接着,“立埽窗前石,坐看池上山”两句描述了他们在寺院中的所见所感,诗人立于窗前扫石,静坐观看池塘山景,寓意着禅修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随后,“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进一步叙述了诗人在此遇到僧人并与之交流的场景。这里的“飞锡”意指僧人云游四方,而僧人邀请诗人及友人畅谈松间的场景则象征着诗人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在自然与信仰之间得到了心灵的慰藉。 最后,“不是缘名利,好来长伴闲”表明诗人参访华严寺的初衷并非追求名利,而是渴望在与自然的交融中享受闲适的生活,体现了他对佛教精神的领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华严寺游览过程的生动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于禅宗文化的精神体验以及渴望摆脱世俗纷扰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是诗人冷朝阳与朋友一同游览华严寺时所创作的。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安定,佛教文化繁荣,华严寺作为当时的著名寺庙,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题诗。 诗人冷朝阳在当时的生活中,或许也经历了一些人生的起伏和波折。他在与朋友张深共同游历华严寺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宁静和谐的氛围,这也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通过描绘华严寺的美丽景色,以及与朋友共度的愉快时光,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对诗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之一,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冷朝阳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