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十四夜西湖歌

标题包含
十四夜西湖歌
西湖之水清如碧,左山右城两相隔。西风昨夜吹湖山,千树万树叶皆赤。披云岛边馆者谁,君平孙子读周易。罗浮桂酒满百船,木兰舟里开宾席。绮食雕盘永夜游,薄才亦得叨为客。长空倏尔净如洗,月色似为西湖白。水晶鱼子芙蓉杯,丹虾为羹调盐梅。劝君饮酒莫辞醉,人生良会能几回。座客词流三峡倒,清歌入破秋云开。四山松柏风谡谡,明月正高流星催。苏堤如带五千尺,洗盏扫石坐青苔。况有杨公太古音,兴酣拂席敛素襟。申言一座且莫喧,蜀锦抱出四尺琴。挥弦一扫千山寂,鱼龙出水鸟归林。移弦促节再一弹,月魄欲堕湖水寒。自言少小得妙悟,五音六律生指端。成连刺船去东海,伯牙弟子何足观。是时月朗风更清,舍琴直上丰山峦。满途参错木绵树,萧寺寻僧僧已去。多谢寒溪万丈泉,殷勤送客下山路。挂帆趁月返披云,玉露坠下何纷纷。樽中有酒须尽倾,朱颜莫惜连宵醺。君不见杭州西湖去年种桃柳,桃柳一株一斛酒。连株合抱岂辞劳,大官小官栽恐后。太平天子福难量,一朝红绿成千行。圣恩浩荡及名胜,一草一木皆不忘。吁嗟此湖虽天末,焉知明年不辉光。若使六龙幸炎方,明朝千秋节,还献丝露囊。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何绛,字叔清,号东廓,明朝时期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何景明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何绛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绛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西湖的水清澈得像碧玉,左右被山和城隔开。昨晚的西风轻轻吹过湖面和山脉,使所有的树木叶子都染上了红色。在披云岛的附近,是谁建起了这个楼阁?原来是扬雄的孙子在这里诵读《周易》。罗浮山的桂花酒装满了上百艘船,木兰船上摆开了宴席。精致的菜肴、雕刻精美的盘子,伴随月光共享美食,我这样平凡的人也有幸成为宾客。突然天空变得清澈,仿佛被清洗过一样,月亮的亮光映照在西湖之上。享用着芙蓉杯中的鱼子酱,品尝着以丹虾为主料的佳肴,大家劝酒尽量喝不要推辞,这样的盛宴一生也没有几次。座上的客人像三峽般滔滔不绝,清亮的歌声穿透了秋天的云层。四周的山松柏发出瑟瑟的风声,明亮的月光照耀在高空中,流星匆匆而过。苏堤如同五千尺的丝带,用干净的杯子倒满美酒,坐在铺满青苔的石头上享受这美景。更何况还有杨雄那古老的旋律,兴之所至擦拭起座席上的灰尘。请大家安静下来,我有一曲四尺的古琴要献给大家。轻抚琴弦,群山寂静,鱼儿游出水面,鸟儿回归树林。再次弹奏,月光仿佛要从天空落下,湖面也变得寒冷。我年轻时曾有过奇妙的领悟,五音六律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指尖。就像成连师傅出海寻找灵感,而他的弟子伯牙又怎么值得一看呢。那时月光明亮,风声更加清晰,放下古琴,直上海边的山峰。沿途都是错落有致的木棉花树,寺庙的僧人已经离去。感谢那寒冷的溪水,以万丈泉水的诚意送我们下山。扬帆趁月回到披云岛,露水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杯中酒要尽情畅饮,不要让美好的时光从眼前流逝。你看到杭州西湖去年种植的桃柳了吗?每一株桃柳都有丰富的回报,官员们争先恐后地种植它们。太平盛世的天子福气难以衡量,一夜之间桃树柳树就生长出了千行。皇帝的恩典无处不在,连一草一木都不忘记。尽管这里地处偏远,但谁知道明年它不会熠熠生辉呢?如果能让皇帝驾临南方,那么明天就是千秋节,还会献上珍贵的丝露作为献礼。
去完善
释义
1. 何绛:字贞持,号上吉山人,福建人。明清之际著名诗人,擅长七言诗。 2. 西风:即秋风。 3. 披云岛:位于西湖之中的岛屿,因云雾环绕而得名。 4. 馆者谁:这里的“馆”指的是披云岛上的建筑,用于居住或宴会。 5. 君平孙子:指居住在披云岛的孙子。君平,孙姓,名君平,北宋时期著名隐士,此处用来形容岛主的雅致生活。 6. 罗浮桂酒:罗浮,即广东博罗的罗浮山,传说山中多桂树,桂花开时香飘千里,于是用罗浮桂酒比喻美酒。 7. 木兰舟:古代豪华船只的代称。 8. 绮食雕盘:形容精美的食物。 9. 长空:天空,高远的地方。 10. 瞬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1. 如带:形容苏堤细长。 12. 杨公:指唐代琵琶演奏家杨敬之,这里用来形容岛主的音乐才能。 13. 太古音:古代音乐的称呼。 14. 丰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与西湖相邻。 15. 木棉树:一种热带植物,树干粗壮,可用于制作家具和建筑材料。 16. 萧寺:佛教寺庙。 17. 多谢:表示感激之情。 18. 寒溪万丈泉:形容瀑布飞流直下的景象。 19. 挂帆:乘船的意思。 20. 连株合抱:形容树木生长茂密。 21. 大官小官:泛指官员。 22. 千秋节:皇帝的生日,这里指皇帝的生日庆典。 23. 丝露囊:一种用来装酒的容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作者在西湖游历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诗人以富于想象力的笔触,将西湖的景色与人物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诗的开篇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清澈的湖水、相距不远的山和城以及被西风染红的树叶。接下来,介绍了西湖边的道观,以及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夜晚宴会的场景,以及在月光下的西湖美景。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表达了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刻的心情,并赞美了友人的才艺和才情。此外,诗歌中还提到了有关西湖的一段历史,即当年杭州人民为了庆祝太平天子的恩典,种植了大量桃柳的故事。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西湖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更具光辉的地方。整首诗歌情感丰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十四夜西湖歌》是清代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描绘西湖夜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末期,大约是在1890年至1911年之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尤其是清朝的腐败无能以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民众疾苦不断加剧。 在这一时期,何绛生活在一个清贫的家庭环境中,他从小就对民间疾苦有深刻的体会。因此,他在创作这首诗歌时,以西湖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中通过描绘西湖夜景的美丽,反衬出现实社会中人民生活的困苦和无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