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睿赏叶通三,宸游契重九。兰将叶布席,菊用香浮酒。
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幸齐东户庆,希荐南山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睿智的赏赐连通天地,皇帝的巡游在重阳节相遇。兰花铺展作为筵席点缀,菊花清香融进美酒之中。夕阳西下照耀桑榆之地,秋风中杨柳静歇。幸运地与东方同庆,期待献上南山的祝福之酒。
去完善
释义
1. 睿赏:皇上的赏赐。这里指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
2. 通三:通过天地人三道来领略一切美好事物的含义。
3. 宸游:皇帝出游。
4. 契:符合。
5.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6. 兰将叶布席:兰花叶子铺满宴席。这里比喻宴会场面盛大。
7. 菊用香浮酒:菊花香气弥漫酒水。意指饮酒赏月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8. 桑榆:太阳落下的地方,这里代指傍晚时分。
9. 杨柳:一种常见树木,这里形容随风摆动的枝条。
10. 幸齐东户庆:此处的"幸"是庆幸的意思,齐东户是指东方最富有的家庭,这里指作者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
11. 南山寿:出自《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诗句用以祝愿君主长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重阳节庆祝活动的诗歌。在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重阳节时的热闹场景。通过对菊花、兰草等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通过“落日下桑榆,秋风歇杨柳”的描绘,诗人还传达出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的感慨。最后,诗人希望借此机会向皇帝献上祝福,祝愿他长寿无疆。整首诗感情饱满,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是唐朝诗人马怀素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659年,即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这一年里,朝廷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重阳节登高、吟咏等,马怀素受邀参加并在这次活动中写下了这首作品。
马怀素时任翰林院待诏,他是唐代著名文人,以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著称。在永徽年间,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马怀素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参与朝廷的各项活动,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忠诚。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文人在临渭亭登高赏景、饮酒赋诗的情景。通过赞美重阳节的美好风光和友谊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