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彩仗雕舆俯碧浔,行春御气发皇心。
摇风细柳萦驰道,映日轻花出禁林。
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
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装饰华丽的车队行走在碧波荡漾的小河边,春日来临,皇家的气象充盈着人们的心头。
春风拂过,嫩绿的柳树在大道上摇曳生姿,阳光照射下,轻盈的花朵从宫廷花园中绽放出来。
田野间,一座座亭台楼阁如同一幅画卷展开,堤坝边,花草树木与人们的衣着交相辉映。
我有幸在西掖(皇宫中门)担任职务,享受着皇帝赐予的美酒,希望能沐浴着南风,抚琴高歌,表达自己的心愿。
去完善
释义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马怀素
注释:
1. 圣制:皇帝所创作的作品。
2. 春日:春天。
3. 幸:皇帝驾临。
4. 望春宫:古代宫殿名,位于京城内。
5. 应制:即臣子为皇帝所命题材而创作的诗文。
6. 彩仗雕舆:指皇帝的车驾仪仗。
7. 碧浔:碧水边。
8. 行春:春季出行。
9. 御气:皇帝的威严之气。
10. 皇心:皇帝的心意。
11. 摇风细柳:随风摇曳的细柳。
12. 萦驰道:围绕在皇帝车驾经过的道路上。
13. 映日轻花:阳光照耀下的轻盈花朵。
14. 禁林:皇宫园林。
15. 园亭:园林里的亭子。
16. 开帟幕:设置帷幕,意指准备宴会。
17. 连堤草树:河岸边的草木。
18. 狎衣簪:与士人亲近。
19. 谬参西掖:谦虚地表示自己在西掖任职是谬误。
20. 沾尧酒:意指自己有幸饮用了尧时的美酒。
21. 愿沐南薰:希望沐浴南风带来的恩泽。
22. 解舜琴:用舜帝的琴声比喻太平盛世之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里的皇家行幸活动为主题,描绘了皇帝出游的场景。首句“彩仗雕舆俯碧浔”描绘了皇帝出行的豪华场面,彩仗与雕舆代表皇家的尊贵,而“俯碧浔”则表现了皇帝在水上乘舟游览的情景。接下来的“行春御气发皇心”则表达了皇帝出游的本意是为了体察民情,关爱百姓。
诗的第二联“摇风细柳萦驰道,映日轻花出禁林”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其中“摇风细柳”是描绘柳树随风摇曳的形象,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而“映日轻花”则是描写鲜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美丽。这两句既展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又表现出了皇帝的威严庄重。
第三联“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出游时的场景。“野园亭”是指野外园林式的建筑,而“帟幕”则是皇室出游时使用的帐篷。这句是说皇帝在野外游览时,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显得十分奢华。下一句中的“连堤草树狎衣簪”则是在描述沿途的风景,堤坝上的花草树木与衣服和簪子相映成趣,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
最后一联“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是诗人表达自己对皇帝的敬仰之情。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一种荣耀,希望能沐浴在南风的温暖中,感受舜帝的仁爱之心。整首诗既展现了皇家出行的盛大场面,又充满了对皇帝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寓含了诗人渴望参与国家治理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是唐朝诗人马怀素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一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马怀素为唐代宗室大臣,曾任左拾遗、监察御史等职,此期间他的政治生涯波折不断。
在该时间段内,马怀素的家族成员众多,生活比较富裕,但他在朝廷上的地位并不稳固。他曾在天宝年间上疏谏议时政,被贬谪至岭南一带。后来,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但在任期结束后又被调任他职。这一系列人生际遇使他对朝廷的忠诚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可以从他的诗歌作品中看出。
在时代背景方面,天宝年间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但由于皇帝的昏庸无能,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唐朝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战乱之中。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怀素的诗歌作品仍然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表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