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披风榭望东山
冈岭逶迤草木低,东山好处我能知。
色浓意远真堪画,须在冥蒙奄霭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脉连绵起伏,草木低垂,东山的美好我深知。景色浓厚而富有诗意,确实适合入画,尤其是在云雾弥漫之时。
去完善
释义
《雨中登披风榭望东山》注释:
1. 披风榭:古代建筑名,具体位置不详。
2. 东山:古代地理名词,此处指代诗人所在地区的东方山脉。
3. 冈岭:山脊和小山丘的统称。
4.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
5. 草木低:形容草木生长在低处,与东山相映成趣。
6. 冥蒙:迷蒙,形容云雾弥漫的景象。
7. 奄霭:缥缈的雾气。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冈岭逶迤草木低”起句,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峦、曲折蜿蜒的山路和矮小的草木。这句诗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宏大的自然画卷,同时也为后续的登高望远铺垫了背景。
接着,诗人用“东山好处我能知”点题,表现出作者对东山景色的熟悉与热爱。其中,“好处”一词寓意着东山的独特魅力,体现了诗人对东山的深刻了解和欣赏。
接下来的诗句“色浓意远真堪画”是对东山景色的具体描绘。诗人通过“色浓”和“意远”两个词语,形象地勾勒出东山的美景。这里的“色浓”指的是东山的色彩丰富且鲜明,而“意远”则是指东山的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这样的美景,真是“真堪画”,足以让人陶醉其中。
最后,诗人以“须在冥蒙奄霭时”收尾,强调了观赏东山美景的最佳时机。在“冥蒙”和“奄霭”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东山的朦胧之美。这种朦胧美让东山显得更加神秘莫测,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雨中登披风榭望东山》是南宋著名诗人晁公溯所作。该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正值中国历史的一段动荡时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艰难求生,民生凋敝,国家局势岌岌可危。然而,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仍然较为繁荣。诗人晁公溯身处其中,其人生际遇亦是跌宕起伏。他曾任官职,后因故被贬谪。虽遭坎坷,但他仍以文人雅士的姿态游历四方,寄情山水。
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的景色,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又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