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至汉嘉简李悦夫

标题包含
至汉嘉简李悦夫
一别相望费岁时,盛山父老至今思。 才高方朔三千牍,名配韦郎十二诗。 论荐久闻章奏上,推迁独怪玺书迟。 少留剩看平羌水,更继风流太白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离别之后,每年都在期盼着相聚的时刻,盛山的父老乡亲至今仍在想念着你。你的才华如同方朔一般高超,留下了数千篇优美的诗文,名声与韦郎相媲美,十二首诗堪称传世之作。听闻你早已向朝廷举荐了贤能之士,只是不明白为何提拔之事如此缓慢。但愿你能在山水之间稍作停留,继续欣赏美丽的平羌江畔风光,并将你的才华展现出来,犹如李太白般的风流才子。
去完善
释义
1. 汉嘉:古代郡名,今四川省一带。 2. 李悦夫:作者的朋友,具体身份未知。 3. 晁公溯:宋朝诗人,字子西,号笃素居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 4. 一别:指与李悦夫的离别。 5. 费岁时:度过许多时间,意指分离已久。 6. 盛山:地名,位于四川。 7. 父老:指当地的父老乡亲。 8. 方朔:古人名字,这里代指李悦夫。 9. 三千牍:形容书籍之多。 10. 韦郎:古人名字,这里代指李悦夫。 11. 十二诗:可能指李悦夫所作的诗集。 12. 论荐:谈论举荐,意指推荐李悦夫。 13. 章奏:指呈给皇帝的奏折。 14. 推迁:拖延,指任命李悦夫的事情推迟。 15. 玺书:皇帝发布的命令文书。 16. 少留:短暂停留。 17. 平羌水:长江上游的支流岷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晁公溯写给他的朋友李悦夫的。全诗表达了作者与李悦夫别离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名声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对李悦夫被举荐为官的期待以及对他留在故乡继续发扬诗歌文化的期望。 首联“一别相望费岁时,盛山父老至今思”描绘了诗人与李悦夫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李悦夫的深切怀念。次联“才高方朔三千牍,名配韦郎十二诗”则高度赞扬了李悦夫在文学创作上的才情和高尚品质。他称赞李悦夫具有如同东方朔一样的雄辩之才,同时也把他的名声与韦应物相提并论,这是对李悦夫的高度赞誉。 颈联“论荐久闻章奏上,推迁独怪玺书迟”则透露了诗人对于李悦夫被举荐为官员的期盼,以及对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表示担忧。尾联“少留剩看平羌水,更继风流太白词”则是诗人对李悦夫的期许,希望他能留在故乡欣赏美丽的山水,同时继承李白那样的诗歌创作精神,将诗歌文化传承下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至汉嘉简李悦夫是南宋诗人晁公溯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公元1256年,也就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这一年,北方金国已被蒙古帝国吞并,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诗人晁公溯,祖籍河南开封,早年丧父,家境贫寒,却勤学不倦。他的一生虽然沉浮于宦海,但始终坚守文人风骨,不随波逐流。在这首诗创作的时期,他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到四川汉嘉任郡守,远离家乡和朝廷。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朝廷内外交困,战乱频发。而晁公溯虽身处偏远之地,却依然忧国忧民,关注国家大事。他与友人李悦夫之间的离别之情,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离别之苦。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还抒发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