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
山近色未佳,山远看始好。
我居巴硖内,所向苦奔峭。
清晨望西南,忽尽牂牁徼。
时于苍茫外,寸岫出林表。
云来翳遥碧,眇眇没飞鸟。
方知胜绝处,畧已领其要。
何必亲跻攀,辛勤事幽讨。
平生谢康乐,往来永嘉道。
此意当未知,蹑屐空至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山的景色并不十分出众,但远观起来却令人感到美好。我就住在巴硖附近,每天都能看到那险峻的山峰。
早晨向西南望去,忽然看到了牂牁边界。在辽阔的天地间,偶尔露出一些林梢。
云雾飘来,遮挡了远处的一片绿色,鸟儿在渺渺云雾中飞翔。现在我才明白这美景胜地之美,我已经领略到了其中的美妙。
没有必要亲自攀登,辛苦地去寻找美景。我非常敬佩谢灵运这位诗人,他曾在永嘉道上走来走去。这种心情可能他还不知道,我虽然还没到他的年纪,但我已经能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去完善
释义
1. 巴硖:位于今重庆巴南区,为进入四川的重要交通关隘。
2. 牂牁:古地名,在今贵州一带。
3. 苍茫:指旷野无边的景象。
4. 寸岫:小山峦。
5. 翳:遮蔽。
6. 眇眇:遥远的样子。
7. 胜绝:形容景色绝佳。
8. 畧:大致、大概。
9. 跻攀:登山。
10. 谢康乐:即南朝诗人谢灵运,曾担任永嘉太守,擅长山水诗创作。
11. 永嘉:浙江温州古称。
去完善
赏析
《远望》是宋代诗人晁公溯的一首诗。诗人在巴硖之地远望群山,以“山近色未佳,山远看始好”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远观之美的独特体验。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写晨曦中的牂牁之境、苍茫外的山林、浮云飞鸟等景象,展现了一幅幅壮观的山川画卷。他提到,通过远观就能领略美景的要义,无需亲自攀登山峰去辛苦寻找。诗人又以谢灵运(谢康乐)为例,借以表达自己虽然没有去过永嘉,但也领略到了那里的风光之美。整首诗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远望》是南宋诗人晁公溯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望江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战争时期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作于宋金对峙时期的南宋,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间。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方大片领土被金国占领,民族矛盾尖锐。
其次,诗人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晁公溯,字子西,号东涧老人,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官等职。他曾在金人入侵时守御疆土,英勇抵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操。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抱负无法实现,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内心的感慨。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北方的金国,国力强大,不断南下侵略。这使得生活在南方的文人墨客们忧国忧民,时刻担忧国家的安危。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战乱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