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杂言 其五
年老醒醒神更清,夜深幽室诵莲经。
儿孙睡觉应嫌我,石版时敲四五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年纪大了,精神反而更加清醒;深夜在静谧的屋子里诵读佛经。孙儿们应该在睡觉,听到我的诵经声可能会感到烦扰吧。时不时地敲击石板,发出四五声响动。
去完善
释义
1. 老:年纪大。
2. 醒醒:清醒。
3. 神:精神。
4. 清:清楚。
5. 夜:夜晚。
6. 深:指夜深人静之时。
7. 幽室:静谧的屋子。
8. 诵:读,朗读。
9. 莲经:指佛教经典《妙法莲华经》。
10. 儿孙:孙子和儿女们。
11. 睡觉:睡眠。
12. 应:应该。
13. 嫌:不喜欢,厌恶。
14. 石版:木板。
15. 时:经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诵读佛经时的情景。首句“年老醒醒神更清”表达了诗人年老的身体状况,但精神仍然清醒。次句“夜深幽室诵莲经”则表现了诗人深夜在寂静的室内诵读佛经的专注与虔诚。第三句“儿孙睡觉应嫌我”则写出了诗人的子孙可能在睡眠中被他的诵经声打扰。最后一句“石版时敲四五声”则是诗人敲打石板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可能是为了提醒自己和保持节奏,也可能是被家人责怪后的自我反省。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执着和虔敬,同时也展示了他在与家人相处中的一种自嘲和豁达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兰若杂言 其五》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高僧释净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中期,即公元7世纪至8世纪之间。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佛教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释净端是一位富有智慧和才情的诗僧,他的作品以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禅意为主。在他的生活中,他游历了很多名山大川,并在各地寺院内讲经说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首《兰若杂言 其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兰若杂言 其五》中,释净端通过对兰若(即寺院)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寺院的清幽景色和僧人们的修行生活。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唐朝中期的时代风貌和社会风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