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如晦
堂堂六湖,清秋玉壶。
我则尚友,岂敢为徒。
仁义弘毅,不可夺志。
岂私我朋,义之与比。
德必有邻,二彭其人。
与语终日,澹无一尘。
以罪来归,得此四宾。
甘心涧谷,以老我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壮丽的六个湖泊,秋天的湖水如碧玉般清澈。
我要寻找的是值得尊敬的朋友,怎么可能轻易随便与他人交往呢?
崇尚仁爱和正义,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不能被剥夺的。
我交朋友的宗旨并不是个人的私利,而是在于义字。
有道德的人必然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像古代的彭祖和他的朋友一样。
我们聊天一整天,却感觉不到一丝世俗的尘埃。
因为我犯了罪来到了这里,能得到你们这四个好朋友。
我愿意在幽深的山谷中度过余生,让我身体变得年迈而圣洁。
去完善
释义
《赠陈如晦》注释:
1. 堂堂六湖:指光明磊落的大湖地区。
2. 清秋玉壶:形容秋天的湖泊清澈明亮,如玉般的洁净。
3. 我则尚友:表达作者对高尚朋友的尊敬和仰慕之情。
4. 岂敢为徒:自谦之词,表示不敢与众人同流合污。
5. 仁义弘毅:指仁爱与正义的宏大意志。
6. 不可夺志:坚定地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志向。
7. 岂私我朋:强调交友并非出于个人私利。
8. 义之与比:表达友谊是基于道义和崇高的理想。
9. 德必有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10. 二彭其人:指的是东汉隐士彭泽先生和彭城先生。
11. 澹无一尘:形容心境宁静无杂念。
12. 以罪来归:因犯错而回来寻求帮助。
13. 得此四宾:获得这四个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14. 甘心涧谷:愿意隐居山林,过简单的生活。
15. 以老我身:在岁月中慢慢老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汝腾写给陈如晦的赠诗,表达了诗人在儒家思想下的朋友情谊和人格追求。诗篇一开始便用“堂堂六湖,清秋玉壶”的景象,展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营造出一种高洁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表明自己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认为他们是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即“我则尚友,岂敢为徒”。
随后,诗人提到“仁义弘毅,不可夺志”,强调仁、义、弘、毅这些品质对人的重要性,也是他希望自己和友人都能具备的品质。紧接着诗人又说“岂私我朋,义之与比”,意指交友应当以道义为重,而非出于私心。
在后半部分,诗人称赞友人德品高尚,如同古代贤人彭祖一样。与他们交流,诗人感受到的是超脱尘世纷扰的淡定与宁静。虽然因为犯错被迫归隐,但能与这样的朋友为伴,诗人觉得欣慰。最后,诗人以“甘心涧谷,以老我身”收尾,表示愿意在归隐生活中度过余生,体现出他安贫乐道的胸怀。
总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示了他坚持儒家理念的精神风貌。在诗句中,既有环境的烘托,又有情感的抒发,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