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标题包含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姜夔(1208年-约126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姜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姜噩是进士出身,曾任汉阳知县。然而,在姜夔幼年时,他的父...查看更多
bamboo
去完善

译文
在丙辰年的冬天,我留在梁溪,计划去淮南却未能实现,因此通过梦境来寄托我的志向。人世间离别的时光容易流逝。看到梅花枝头,忽然涌起了思念之情。曾经在小窗前多次一起做梦的那双手如今已无法再握紧。今晚在梦里找不到她的踪迹,只能无助地徘徊,寒冷侵蚀着被褥,却不知该如何是好。 湿润的花瓣上沾染了淡墨的痕迹,仿佛诉说着淡淡的愁绪。琴筝声虽悠扬却无人能听到,就像大雁都已离去。曾一起漫步的小巷和街头,现在只剩下古老的树木在夕阳下投下斜影。曾经的约定已经不再重要,心中的思绪也已改变。吟唱完《淮南春草赋》,春天里的草儿依然茂密。漂泊在外的旅人,泪水打湿了衣襟。
bamboo
去完善
释义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这首词根据词意可作如下注释: 1. 丙辰之冬: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冬天。 2. 梁溪:江苏无锡的别称,这里代指词人当时所在的江南地区。 3. 诣淮南:指前往安徽一带。 4. 小窗幽梦:形容在寂静的环境中沉浸于梦境之中。 5. 湿红恨墨:湿润的红叶与略带遗憾的墨迹,这里指代美好时光的回忆。 6. 宝筝空,无雁飞:指没有鸿雁传书的场景,表达书信无法传递的心情。 7. 俊游巷陌:美好的游览经历和街道风光。 8. 古木斜晖:描述古老的树木与夕阳余晖的景象。 9. 旧约扁舟:指曾经约定共同乘船出游的往事。 10. 淮南春草赋:用汉代文人杜笃的《秋兴赋》的典故,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11. 漂零客:形容离散漂泊的人。
bamboo
去完善
赏析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怀旧之作。丙辰之冬,词人在梁溪逗留,未能如愿去往淮南,于是在梦境中追忆往事,抒发了自己的离愁别绪。 首句“人间离别易多时”点明了主题,表达了人间离别的常态和无奈。紧接着,见到梅花枝头的景象,触发了对往昔时光的思念,“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画面。然而,今夜的梦境里却无法找到那些美好时光的痕迹,唯有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徘徊,辗转难眠。 下阕则通过“湿红恨墨浅封题”一句,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遗憾。“宝筝空,无雁飞”描绘出一派萧瑟的景象,象征着昔日欢聚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词人漫步在街头巷尾,却只能看到古老的树木在夕阳的余晖中静静伫立。心中的期望已经难以实现,仿佛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结尾两句“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既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歌曲唱罢,春天已至,但词人的心情依然沉重。尽管生活漂泊不定,但他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bamboo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一首经典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姜夔作为一个文人雅士,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疾苦深感忧虑,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和对和平的向往。 在这段时间里,姜夔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来,他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当时权臣的赏识,得以进入仕途,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官职并不显赫。尽管如此,姜夔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将满腔热情倾注于诗词创作之中。 在《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这首词中,姜夔通过描绘梅花、柳絮等意象,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无奈和对重逢的渴望。同时,他还通过对战争的批判,呼吁人们珍惜和平,共同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这首词既展现了姜夔深厚的人文素养,又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堪称南宋词坛的佳作。
bamboo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